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01

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葡萄一串串吊下來,發出嫩綠的、淺綠的、淡紫的、深紫的色彩。綠茵茵的葡萄藤恰到好處地鋪展著,水泥架上,塑料大棚裡,全是它的領地。

陽光疏朗地映在地上,一地光斑。

藤蔓。葡萄。果香……

一切都那麼美好。

這就是“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莊園。

專攻葡萄,勤奮鑽研,這是人們對獨山鎮花園村曹義榮的印象。

站在原野上放眼一望,曹義榮的葡萄園顯得格外惹眼:六月的陽光下,這碩大的果園綠得耀眼,綠得鮮亮。肥沃的黑土地裡,葡萄伸出的藤蔓碧綠而鮮嫩,彷彿一伸手就能碰出水兒來。它的可愛不在葉上,在果實。五月20日,別人的葡萄剛長藤,他的葡萄已經成熟,一串串,一簇簇,閃耀著嫩綠的光澤,著實好看。彷彿水靈靈的孩子的手兒,沐浴在陽光下。這就是他的長處,比別人早2個月,也是他的秘密武器。別人的葡萄3月才發芽,他的葡萄因為臘月封上了大棚已經茂盛一片。

這得益於他的控溫、控水、控肥一系列技術措施。

曹義榮呵呵笑著,站在自己的葡萄園裡迎接我們,被鄉鄰喚為“葡萄大王”的他是莊園主,更是這塊土地的精靈。

陽光烤曬他黝黑的臉膛,也勾畫出成熟男人特有的魅力。

緊隨在曹義榮身後的,是一匹黃狗。見到生人,它咻咻地低吼著。“小狗”,主人的一聲吼叫,立即使它收斂了這份氣勢,變得和善起來,緊跟在主人身後,勤勉地搖著尾,似乎與我們非常熟識。

走進農家,走進六月的陰涼。曹義榮的家就坐落在葡萄園地的中央。房子不高,擺設也簡單,但是,收拾得乾淨整潔,收拾出了農家的日月、農家的酸酸辣辣的韻味。

話題是從收入開始的。“你這一年總得有好大的收入吧?”我們說。“沒有沒有,今年有幾十萬元進荷包就笑破嘴了”,他說。旁邊的一個人插嘴說:“怕露富吧,我們又不要你的一分錢,收收藏藏的倒顯得小氣。”我們笑起來。

“我的成功,得益於政府的扶持,得益於自己的勤奮努力。” 曹義榮誠心實意地說。

02

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曹義榮兄弟姐妹六人。為了讓六個孩子有口飯吃,父母親整日為生計忙碌奔波。儘管如此,這個家還是貧困不堪,吃沒有營養,穿沒有檔次,住沒有瓦房。到曹義榮上學那一年,父親患了病,家庭生活更困難了。那個冬天,小小的曹義榮拖著破鞋,走在上學的路上,凍得直哆嗦。

16歲那年,成績優秀的曹義榮被父親從學校拉了回來。從此,曹義榮面對黃土地,像父輩那樣勞作不息。

為了改善生活,父親託人將曹義榮送去學習木匠。雖然沒有多高的收入,但是,總算能夠混個肚兒圓。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給中國大地上帶來深遠的影響。聰明的曹義榮看到,村裡一些率先大膽走出去的人都把大把大把的鈔票郵寄回來,使家庭很快脫貧,改變舊樣。

他再也坐不住了,伴隨打工的人流,他來到了廣東。為了謀生,他背井離鄉,在遙遠的異鄉先後從事泥工學徒、推銷員,也做過養殖,還跑過運輸,開過餐館。可謂吃盡苦頭。儘管他使出吃奶的力氣賣力地工作,最終還是難以混得溫飽,多年在外打拼的他仍然家徒四壁、負債累累。

他是個不服輸的人。帶著希望,他懷揣紅薯等乾糧,爬上了南下的貨車。在廣東深圳,他沒有餘錢,夜晚只好睡在車站。有一次被當做流動人口抓到了樟木頭。因為害怕被治安隊抓,以後的夜晚,他拿著涼蓆悄悄地躲進農家豬舍過夜。沒有錢,他只能吃湯粉。恐懼和無奈,他經常做噩夢。一天夜裡,他夢見自己陷入絕境,嚎啕大哭起來。

這樣的日子整整熬了兩個月。

他的命運似乎跌入谷底,前途一片灰暗。這樣的境地裡,他曾經想過放棄。

但心中的希望讓他堅持了下來。就在那一剎,他想起了自己遠在千里之外年邁的父母和妻兒,想到了他們充滿期待的眼神。

正是希望的夢想讓他振作起來。

農村走出的孩子具有吃苦的精神,連續幾年裡,他髒活累活無所畏懼,依靠勤扒苦作,他很快積累了一筆錢。

從農村走出的孩子具有吃苦的精神,連續幾年裡,他髒活累活來者不拒,依靠多年的勤扒苦作,他總算積攢了一筆錢,用這筆錢他娶回了同村的姑娘張雪。

婚後這對恩愛夫妻一起南下打工,在廣東一干就是五年。

曹義榮是個有心人,他不僅需要錢,更需要技術,他試著在果園打工,學習了很多果樹栽培知識。正是這種知識為他快速致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03

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2008年,一個朋友告訴曹義榮龍感湖農場有八畝葡萄因為缺技術無人承包。聽到這個消息,曹義榮高興得跳起來。他立即從廣東趕回黃梅,與龍感湖簽下了兩年承包合同。憑藉紮實的技術,憑藉農村人特有的勤奮,葡萄園很快見到起色。第一年,他就賺了6萬元。

2009年,曹義榮的葡萄再次大獲豐收。盛夏時節,葡萄園裡,葡萄一簇簇,一串串,煞是惹人愛。

曹義榮葡萄豐收引來很多農戶學技術,曹義榮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這一年,龍感湖葡萄種植大戶發展到6戶。

隨著承包期的到來,曹義榮決心回到家鄉發展葡萄種植業。這一年,他與村裡簽訂了100畝葡萄種植合同。他投入40餘萬元,放手大幹了。他和妻子帶領幾個村民在荒蕪的土地裡開墾出葡萄園,然後將葡萄苗栽植下去。

2010年,曹義榮的葡萄苗長起來了,鬱鬱蔥蔥的藤蔓爬滿架子。

2011年,他的葡萄園大量掛果。他的果園裡開始大量聘用農民工。每月3000元工資使很多農戶來到這裡。

04

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2014年,他帶著新的夢想,來到了大河鎮葉塘村。100畝荒地,他一包就是十五年。

葡萄苗種下了。夏黑,金手指,全是早熟的優良品種。希望在這裡生長。

曹義榮愛說愛唱,是個樂天派。在葡萄樹陰下喝喝茶,看看書,唱唱歌,這就是他的休閒。

立足大地,響應國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這就是曹義榮。他是一個新型農民,也是幸福生活的播種者。啊,忘了告訴大家,他的莊園也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大河兄弟果蔬合作社。

黃梅“葡萄大王”曹義榮和他的幸福生活

鄉野黃梅她立足黃梅,服務大眾,傳播文化,記憶鄉愁,搭建橋樑,服務經濟發展。《鄉野黃梅》由鄉野黃梅文化傳媒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