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懷

By 中讀用戶@雪山飛虎

梧桐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懷

古往今來,人們視梧桐為吉祥、祥瑞的象徵。古時宮廷、民宅都愛栽植梧桐,以求“種得梧桐,引來鳳凰”。現在,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也常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試想,能讓高貴的鳳凰棲息,還有什麼鳥禽不能歇宿呢。唯此,方可群仙畢至,八方客商紛至沓來。看來,有了梧桐才能引來鳳凰。其意是說,人們追求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嚮往天藍水碧的綠色景觀,企盼優美而又宜居的人文和生態環境,致使這種美好的願望延續至今。

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古代傳說中,鳳凰被譽為“鳥中之王”,雄稱鳳,雌稱凰。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它與龍一起構成了龍鳳文化。梧桐是一種高貴的樹木,我國自有詩文記載以來,它就被譽為“樹中之王”。“鳥中之王”與“樹中之王”珠聯璧合,千百年來,聲譽鵲起,經久不衰,或許兩者都是“王”的緣故吧。

讓我們不妨沿著華夏文明的歷史足跡,探尋梧桐的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愫。

梧桐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懷

一、梧桐與鳳凰的歷史淵源

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樹,是木本植物的總稱,一般將高大的喬木稱為樹。我國境內約有各種樹木8000多種,大體上分為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正常情況下,樹木可存活十年至百年不等。梧桐也是樹的一種,屬落葉大喬木,其別名“青桐”等十多種,也有說是“懸玲木”的,或是“法國梧桐”“中國梧桐”。眾說紛紜,不一而語。

梧桐就是梧桐樹,其生長期長達百年以上。梧桐樹反覆吟念,三字皆木,頗有詩意。

對於梧桐而言,它也是一種優美的觀賞植物,點綴於庭園、宅前,也作為行道樹。國內從南北到都有栽培種植,長江以南較多,其它地方只是數量和品種不同而已。如今,在北方許多地方引種栽植,枝繁葉茂,展示了其強勁的生命力。

梧桐的生長環境,南北皆適宜。在蘭州這座高原城市裡,黃河穿城而過,沿岸獨特的砂質、偏鹼性土壤,以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特點,竟也與梧桐的自然特性和生理屬性相吻合,梧桐與黃河相伴而生。你瞧,這種高大上的名貴樹木,在南北濱河路、市民廣場、蘭大校園、小西湖公園等地,無不展示其高大魁梧的靚麗姿色。儘管它不是當地常規樹種,但也隨處可見。也有人認為生長在“蘭州的梧桐是懸玲木,或是法國梧桐”。儘管此“梧桐”非彼“梧桐”也,但仍與此一脈相承。在蘭州生長的這些梧桐樹,是西北高原梧桐樹的一個縮影。因其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底蘊,贏得了人們的敬重。

梧桐葉翠枝青,亭亭玉立。樹皮平滑翠綠,樹葉濃密,從幹到枝,一片蔥鬱,顯得清雅潔淨。“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這兩句詩,把梧桐的碧葉青幹,桐蔭婆娑的景趣寫得淋漓盡致。

梧桐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能知時知令,也能“知閏”、“知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既富科學,又有詩意。

對於像“梧桐”這樣的一種樹木,能擁有如此顯赫的身份,給人一種特殊的情感,讓無數的文人墨客鍾情於它。這不免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它的名氣從何而來,是長達百年甚或千年的壽命嗎?還是集觀賞和經濟價值為一身的高貴,似乎並非如此。眾所周知,梧桐之所以能吸引眾多文人墨客的眼球,是其與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有不解之緣,它不僅品位崇高,文化內涵豐富,而且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

相傳那些質地考究的古琴皆用梧桐木製作而成,梧桐樹以其高貴而傳承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原生於華夏大地的梧桐,已經走出國門,被引種到歐洲、美洲等地作為觀賞樹種。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無不以梧桐為話題,抒發情感。

梧桐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懷

二、“梧桐”與歷史文化的情愫

梧桐在古代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不外乎以下內容,含有品格高潔、象徵忠貞愛情、個人內心情緒表達和離愁別緒及抒情懷舊等,在此,無庸贅述。

先秦之前的著作中,經常看到關於鳳凰與梧桐的記載。《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有一首詩寫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之句,成為梧桐引鳳凰傳說的最早來歷。

這首詩是說,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它說明,早在夏末周初,梧桐樹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關注。《尚書》、《莊子》、《呂氏春秋》等先秦文獻均提及梧桐樹。春秋吳王夫差建梧桐園於園中植梧桐樹,梁任防《述異記》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

莊子的秋水篇裡,也提到梧桐。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宛(右鳥旁)雛,子知之乎?夫宛(右鳥旁)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它是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肯落下。

到了漢代,梧桐樹被植於皇家宮苑。《西京雜記》記載:“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荊桐。”“五柞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漢代後多受梧桐引鳳凰的傳說影響多植梧桐樹以引鳳。

魏晉時期,種植梧桐樹開始增多,人們將其種在庭院之中,用作遮陰避暑。晉·傅鹹《梧桐賦》則述說了門前列行植梧桐樹招引鳳凰的盛觀:“鬱株列而成行夾二門以駢羅”賦句稱道。

大規模種植梧桐樹則是前秦王苻堅,《晉書·苻堅載記》載“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對城市裡種植梧桐樹有“明年三月中,移植於廳齋之前,華淨妍雅極為可愛” 之論。

到唐代,在庭院、田間道旁,種植梧桐樹已經較為普遍了。《隋唐嘉話》記載:“唐初宮中,少樹,孝仁後命種白楊……更樹梧桐也”。是於皇宮中種植梧桐樹。

眾所周知,成語“一葉知秋”的典故,出自西漢《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這個葉,說的其實就是梧桐葉。

由於古人在文章裡,每每提及梧桐必有鳳凰。今人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過去的殷實之家,常在庭院裡栽種梧桐,不但因為梧桐有氣勢,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徵。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曾提到梧桐:“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李白也有"寧知鸞鳳意,遠託椅桐前"的詩句。實際上,這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望。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關於對梧桐的描寫:“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春風桃李與秋雨梧桐對比,春風吹的時候,就是桃李花開的季節,有桃李映襯就更顯盎然情景。桃李花,與梧桐葉註解了春秋。詩人以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淒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了楊貴妃後的淒涼境況,暗諷了這位重色輕國的君主與美人兒纏綿繾綣帶來的終生悔恨。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裡,有這樣一段描述: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是諸葛亮出山之前寫的《鳳翔軒》,以梧桐而明志。

南唐後主李煜也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後主所作此詞,描寫了孤身登樓的身影,揭示了內心深處隱寓的孤寂與悽婉。“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由此可知,中國文學的特徵即是如此凌空而出的。

宋詞裡有關梧桐樹的篇目不少。像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等等。從這些詞中不難看出,梧桐大都與冷雨悽風相“依偎”。

元代劇作家白樸的歷史劇《梧桐雨》是其代表作。劇中直白的抒寫了一代君王的愛情悲劇,當唐明皇緬懷曾經與楊貴妃縱情為樂的富貴生活,而難以入睡時,那窗外梧桐樹上的瀟瀟秋雨,激起了他無盡的煩惱和孤恨。風聲雨聲,驚人魂魄,情景交融,構成一種悲沉蒼涼的意境。“這雨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可曾經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一代帝王卻徹夜不息,通宵難眠,故人和雨緊緊廝嗷。雨溼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

到此為至,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詞人們為什麼非要選擇這樣一種樹木作為冷雨的陪襯物呢?不難想象,可能是由於梧桐能寫作桐、梧桐和梧桐樹,它們可以單獨成字、句,這在有詞牌約束的詞裡猶為重要。因此,就有了“缺月掛疏桐”、“梧桐更兼細雨”等詞句。也可能是因梧桐樹聲名遠揚,象徵吉祥如意的緣故。常言不是說:“有了梧桐樹,能招金鳳凰”嗎?詞人們認為,只有這高貴的梧桐樹,才能與宋詞匹配。但最主要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梧桐樹的不同之處,與榆樹、槐樹、楊樹和椿樹等樹種相比,它樹幹高大,葉子寬闊,雨滴落上去有回聲,有韻律,有節奏。這也許就是哪些詩詞作者鍾情梧桐的又一個姻緣吧。

這種解釋或許有一定的道理。眾所周知,芭蕉也是大闊葉植物,所以,就有“雨打芭蕉”這一美妙意境的運用。但芭蕉生長在南方,生活在北方的詞人們並不常見,也就不常應用。李清照一路逃到南方後,寫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逃亡到了南方後,寫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名句。

梧桐歷史淵源與人文情懷

現代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梧桐樹》一文中,用散文筆法專述梧桐樹。

“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裡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為它們和我隔著適當的距離,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它們的主人,對於它們的局部狀態,也許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對於它們的全體容貌呢。因為這必須隔著相當的距離方才看見。唐人詩云"山遠始為容"。我以為樹亦如此。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作者借梧桐樹的四季變化表現了對自然、藝術、人生的感悟。因為鄰居家雖然種植了梧桐樹,佔有了它們。但是,他們沒能看見它們的容貌,沒能體驗梧桐的種種變化,沒感受到梧桐生長的象徵意義,因而沒法“佔有”它們。擁有的東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賞,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對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賞,才能為自己所擁有。生活需要去感受、體驗,用心去發現,你才可以說是擁有生活。

文人對梧桐樹的鐘情和喜愛,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對於一般普通人而言,雖然不是旅人,也不是怨婦,但在這熱熱鬧鬧的時代,也沒有時間去“閒愁”。儘管“梧桐細雨”的意境深遠,讓文人墨客們抒寫壯懷之情,仍然能深深打動人的,這也正是婉約的宋詞具有的藝術魅力所在。

可惜,當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窗前沒有高大的梧桐樹,高樓大廈林立的居住小區最缺少的還是這種稀有的樹種,除了水泥堆砌的石牆,參天大樹少之又少。願今天人們居住的大都市,能栽種更多的梧桐樹,引來無數的金鳳凰,為城市的人民帶來更多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