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區人,唐代書法家,史稱「草聖」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圖為一名集郵愛好者在蘇州郵政局展示剛購買的《琴棋書畫》特種郵票的其中一枚“懷素臨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 [1] 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圖為《論書帖》唐 懷素 紙本 墨跡 遼寧省博物館藏。

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圖為大唐書法家懷素雕像。

懷素十歲時“忽發出家之意”,父母無法阻止。進入佛門後,改字藏真,史稱“零陵僧”或“釋長沙”。家貧,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葉上,練習書法;為了練字,還製作了一塊漆盤。圖為2017年3月6日,貴州安順,佔地120畝的“龍”字油菜花競相綻放。據介紹,巨型“龍”字為油菜與蠶豆套種,字體取自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草書“龍”字書法。

懷素年輕時,書法在於“不師古”。按照中國的筆法傳承,他還“不得法”,還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 乾元二年,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處求詩。兩個人性情相近,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圖為《論書帖》,唐代,懷素,原作藏遼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他的草書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經》《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貼》《七帖》《北亭草筆》等。圖為貴州安順龍宮風景區內一片群山環繞的油菜花田裡佔地120畝的“龍”字油菜花競相綻放。字體取自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草書“龍”字書法。

《小草千字文》,貞元十五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此本為懷素晚年所書,懷素晚年草書又從驟雨旋風轉到古雅平淡,字與字不相連屬,筆道更加蒼勁渾樸。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故歷來為書林所重。圖為清宮散佚書畫國寶展上展出的唐懷素《草書論書帖》。

圖為2017年7月12日航拍的貴州安順稻田裡的繁體“龍”字。在貴州安順龍宮風景區,當地農民用普通水稻和黑糯米水稻套種的深色繁體“龍”字初長成,稻田裡的繁體“龍”字清晰可見。據介紹,繁體“龍”字拓自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的草書,佔地面積約120畝。


《論書帖》,草書墨跡,紙本,縱38.5釐米,橫40.5釐米,9行,共85字。一般說是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所以有“以狂繼顛”的說法。董追《廣川書跋》雲:“懷素於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觀唐人評書,謂不減張旭,素雖馳騁繩墨外,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今其書自謂真出鍾,草出張。”但無論如何,懷素的草書以奔放縱逸為基本面。圖為國家博物館,唐懷素《論書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