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生於控球,然後死於控球

好的故事就應該讓你先笑再哭,然後砸碎你的心肝。

當阿斯帕斯走向點球點,面對阿金費耶夫時,伊涅斯塔轉過身,背對著球門。過去十二年,他經歷過無數次驚心動魄的場面,但在這一刻,他還是無法面對 “俄羅斯輪盤賭局”的殘酷。

西班牙生於控球,然後死於控球

自2006年完成國家隊首秀後,伊涅斯塔就在西班牙陣中預定一席主力位置。隨後的2006、2010、2014年世界盃,以及2008、2012、2016年歐洲盃,小白是整個球隊的起搏器,他在TIKI-TAKA足球體系裡,扮演者主刀大夫的角色。尤其是南非世界盃決賽,他在加時階段攻入唯一進球,幫助西班牙人歷史上首次拿到大力神杯。

如今,他34歲,小白變老白,他的頭髮像他的出場時間一樣越來越少。但只要在隊中,他就是教練最信任之人,這一點從阿拉貢內斯時代開始,所有的國家隊主帥已經達成共識。這個莫斯科的午後也一樣,耶羅將他摁在替補席上,就是想在攻堅戰時再派他上去解決戰鬥。

一切就像是在鬥牛場裡進行彩排一樣,一襲紅衫的西班牙人揮舞著花劍,他們並不想在最短時間內,將倔強的公牛隨隨便便殺死。他們不緊不慢地來回倒腳,俄羅斯人屏氣凝神守在門前的35米區域內,瞪著眼睛,看他們如何出招。

伊涅斯塔上場時,這種僵持的局面和催眠的場面已經持續了好久。這是他的第131次為國出場,他也不再是八年前的伊涅斯塔。當然,他身邊的拉莫斯、皮克、布茨克斯,也不是從前鮮衣怒馬時的樣子。

想當年,初出茅廬的伊涅斯塔見證過勞爾、阿爾貝爾達、華金等球員的落幕,然後,他們這批人在十二年時間裡,將傳控足球的學說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他們被認為,即使片葉不沾身,也能直接將球傳進對方球門裡。

西班牙生於控球,然後死於控球

2010年在南非加冕世界冠軍時,整個西班牙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四年後,在巴西還是同一批人,他們老了四歲,小組賽就被踢回了老家;如今在莫斯科,球隊依仗的核心主力還是這批人——32歲的席爾瓦、34歲的伊涅斯塔、30歲的布斯克茨和科斯塔,後防4將的平均年齡也已經30歲,跑動能力的下降是必然的。

據國際足聯官方統計,西班牙隊在前90分鐘的跑動數據,比俄羅斯少了7000米。加時賽上半場結束後,差距是8000米,120分鐘後,差距達到9000米。一分為二來看,西班牙人不是不跑,是他們已經想不起來風馳電掣的足球風格。他們習慣了在漫不經心的倒腳中尋找機會。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西班牙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伊涅斯塔最擅長是在傳球途中,突然送出直塞或者配合突破。他是手術刀,但年齡減慢了速度和銳利。在致命地帶一旦沒了侵略性和攻擊性,西班牙的傳球就成了大姑娘繡花。

其實耶羅也再嘗試改變,他在突前位置安排了迭戈·科斯塔這樣的神塔。事後來看,在俄羅斯人五人後防夾擊之下,西班牙的高中鋒就如同是在胸脯上貼胸毛,假裝很有陽剛威猛的氣質。“盛世美顏”在俄羅斯防線前,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其他人似乎忘了前場還有這樣大傢伙的存在。

他們在自己的後場倒啊倒,就如同他們是帶著五個球的領先優勢來到盧日尼基球場的。1114次傳球,1006次傳到位,準確率高達90%。賽後的熱點圖,他們大軍壓境,圍著俄羅斯防線30米區域來回穿插,看上去確實挺嚇人的。

西班牙生於控球,然後死於控球

這場賽後,伊涅斯塔的離開讓人惋惜而憂傷,但西班牙傳控足球的倒掉似乎讓人出了一口惡氣。以本屆世界盃為例,德國、阿根廷,這些迷戀傳球控制的球隊,無一例外都沒走到最後。這說明什麼呢?“娘娘腔”的球隊也許不配在高緯度的俄羅斯土地上開花結果。

2008年,阿拉貢內斯複製瓜迪奧拉在巴塞羅那的足球哲學,那時的球隊中,哈維和伊涅斯塔的存在也為西班牙國家隊注入傳控足球基因。在那之後,老帥博斯克圖省事,繼續在國家隊沿用這一足球體系。在2008到2012年的這四年之中,巴塞羅那和西班牙幾乎囊括了所有能夠獲得的冠軍。

比冠軍更有說服力的,是令人窒息的鬥牛場面。提供思考的大腦哈維、提供協調的小腦伊涅斯塔和提供平衡的腦幹布斯克茨,他們三人憑藉腳下技術和心有靈犀的配合,將球場上分割成無數個由點及面的網絡。他們就像鬥牛士,面對疲於奔命的公牛,在反覆挑逗中,找出弱點,然後一擊致命。

伊涅斯塔曾如此描述何為真正的傳控足球:“我們不是為了控球而控球,最後三十米的默契和攻擊節奏,才是我們的致命殺手鐧。任何球隊的反擊都會被我們竭力遏制。”

但如今,他們被大量無謂的傳球所累,以至於迷失自己。他們生於控球,也死於控球。在這個午後,西班牙上半場的控球率高達74%,可射門機會卻3比5落後俄羅斯,在伊格納舍維奇自擺烏龍之前,他們25分鐘內甚至沒有一次射門。

卡恩說,不是傳控足球失效,而是西班牙隊中缺乏控制節奏的大師。在巴薩,當年有內馬爾和梅西來改變比賽快慢,再早之前哈維控制著場上的球權分配。如今,他們迷戀控球,但在30分鐘之內傳而不射,讓人覺得不但有病,簡直有病。

或許,在大家目之所及的表看來看,是慢吞吞的傳控足球害死了西班牙。而且,這種足球風格也毫無競技性可言,除過比賽勝負,誰願意掏錢看一場催眠大師們的表演呢。

西班牙生於控球,然後死於控球

我想說的是,控球傳球並非殺死西班牙人的致命因素。和德國人一樣,他們死於傲慢或者說懈怠,自2012年之後,西班牙足球就再也找不到急迫感了。他們拿過太多榮譽,他們中的大部分球員在皇馬和巴薩這樣的巨無霸球隊,也是金錢和榮譽雙重加冕。

他們在足球場上,對於勝利不再有飢餓感。他們自以為見過各式各樣的大場面,這些外在刺激已經漸漸麻痺了球員的視野和神經。或許,只有潰敗才能讓他們新生。

正所謂,早死早投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