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的知識範圍內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的知识范围内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的知识范围内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的知识范围内

我的一雙兒女最近成了tfboys的腦殘粉。隨時開唱,立地起舞,把久違的廣場舞氛圍,硬生生從內地營造到了香港。

幾天下來,家裡高雅的巴赫樂譜被扔到了一旁,爸爸顯得有些焦慮。

我安慰爸爸說: “沒事兒,小朋友們就喜歡廣場舞的熱鬧。大一點兒自然有音樂審美,你看妹妹現在不也是喜歡大紅大綠的耀眼搭配嗎?長大了塞給她也不會穿了,對不對。”

想來我對審美最早的記憶,是小時候我穿著紅白色的新衣服,在院子裡蹦來跳去,遠遠看見鄰居大姐姐撞衫,不屑一顧地想:真不知道黑白色有什麼好看的,像只燕子。

等我長到高中,我就不再熱愛富麗堂皇的一切亮色,而鍾愛黑白灰等高級顏色,直到那時,我才算有了基本的審美觀。

而這種審美,直到而立之年,還隨著年齡和閱歷在更迭。所以,我對一雙兒女被魔音洗腦,抱以平和乃至羨慕的態度—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並投入熱情,是專注力培養的好時機。

但是爸爸就不行了,總是在人前人後傾訴熊孩子的惡劣審美,並強行給他們聽高大上的交響樂。兩個加起來不到5歲的小朋友,聽起貝多芬,一臉茫然。

有一天,我發現兒子唱《青春修煉手冊》時,漏了一句“跟著我……”就扭頭看了爸爸一眼,頃刻閉嘴了。

我有點兒替他為難,他像一塊兒夾心餅,帶他回內地,聽到的都是“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回到家,這又好像是個地雷。

晚上和孩子爸為此事深聊了一番。我先講了一件陳年段子給他聽。有一年春晚,周杰倫受邀表演,演唱的曲目是《龍拳》。

我爸坐在電視前,專心致志看一個其貌不揚的小眯眼兒,是如何統領小年輕的宇宙的。一直到周杰倫下臺,我爸始終沒有聽到一句演唱。

他目瞪口呆地望著我說:“他還沒唱呢!怎麼就下去了啊!?就這水平好意思叫歌手啊?”我翻了個兩米寬的白眼:“爸,那是rap,yoyoyo就行了,不需要唱。”

孩子爸聽了放聲大笑,畢竟這事關“情敵”的尷尬糗事。我說:“其實你和我爸,有區別嗎?”

我們都曾意氣風發過,掌握了時代的話語權。關於審美,關於觀念,關於生活方式。為了維護我們的時代烙印,我們不可避免地和上一輩產生對壘。

假若對方能與時俱進、求同存異,抱以寬厚理解之心,那麼一切迎刃而解。假若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三觀才是根正苗紅、不可違逆,那麼收穫的只能是一個大白眼。

我們從前是那個翻白眼的人,遍地吐槽父母的老土守舊,上綱上線到生活上,更是一部鬥智鬥勇的血淚叛逆史。如今這種相愛相殺,還要沿襲下去嗎?

萬年一剎,何況螻蟻,我們那麼小而微的存活體,哪能跟得上日行千里的時代更迭,自然有弄不清道不明看不懂的事物,那些事物流淌在下一代身上,就變成了代溝。

我們這一代的獨生子女,被父母孤注一擲地把控助長。在我們為人父母之時,各個指天發誓,要與孩子做朋友。

可朋友之意,並不是輕言細語、嬉戲玩耍,那隻能算作“酒肉父母”朋友的內核,是尊重,是靈魂交換,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依舊可以秉燭夜談”。

我們在面對真正的朋友時,很容易做到這一點。面對孩子時,即使我們有這份決心,一不小心就會以父母權威,做壓倒性的“指導”。如此一來,“和孩子做朋友”,也只是一句空談。

問題是,你給予孩子的指導,就是真理嗎?那也許只是我們在侷限性的歲月裡,掌握的局部正確。

就像猶太人的諺語:不要把孩子侷限在你的知識範圍內,因為他誕生在另一個時代。

這個時代不僅僅指宏觀的大時代,還指的是落在每一個血肉之軀上,宿命的際遇和緣分。那也許都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新鮮困惑。

也許他在幼年接受小愛豆的浸淫後,順其自然地成為了音樂愛好者,要成為郎朗還是鳳凰傳奇,都不失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優質營生。

也許他有了自己的審美后,會自行決斷,做出他的正確職業抉擇。而無論他會擁有何種審美,都好過在他有自主判斷力之前,就受到我們的干擾和指責。

最好的局面是,我們能從他描述的“瞠目結舌”裡,蹭些許新時代的信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在共同學習成長的路上,做一對真正的朋友。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的知识范围内

長按二維碼關注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