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占收比大幅下滑,運營商經營策略亟需重大調整

C114訊 7月2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對於通信行業來說,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運營商,現在流量經營是大勢所趨,也是移動互聯網行業能夠快速發展的基礎,更是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戰略規劃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2013年12月,我國4G正式商用以來,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方面大面積建設4G網絡,一方面進行強力營銷,牟足勁抓流量經營。成績是非常顯著的,因為經過四年的發展,我國不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而且也擁有全球最多的4G用戶。2017年是不限量套餐元年,運營商開展的各種不限量競爭,其目標除了爭奪用戶外,就是加快經營從傳統語音到流量經營轉型。然而,這樣的努力,在今年5月份卻出現了嚴重挫折。

流量佔收比大幅下滑,運營商經營策略亟需重大調整

一、流量佔收比大幅下滑,流量經營危機或已潛伏

流量佔收比大幅下滑,運營商經營策略亟需重大調整

三大電信運營商公佈的2017年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移動流量業務收入超過了傳統業務收入,其流量佔收比達到了51.96%。同期,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流量佔收比分別為36.99%和27.46%,與完成流量經營轉型所需的流量佔收比超過50%還有很大的差距。相關數據詳見下表。雖然說,2017年是運營商的不限量元年,特別是混改後的中國聯通藉助與BAT等互聯網大佬深入融合,推出的各種王卡、寶卡短期內獲得了大量年輕用戶,收割了用戶流量,其用戶DOU更是翻倍增長,但是2017年財報的數據顯示,其仍然不能解決流量經營轉型的難題。2018年以來的不限量競爭更是如火如荼,三大運營商之間不但相互競相競價,而且同一公司內部還相互攻伐搶奪用戶。然而即便如此,截至5月份的流量佔收比累計還出現了大幅下滑。這或許已經說明,運營商正面臨非常嚴峻流量經營危機。畢竟2018年4月份流量佔收入僅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1%。如果5月份出現的流量佔收比下降持續下去,說明運營商的流量經營或許已經失敗。這或許已經說明,單純地降價推廣流量不限量套餐,對運營商來說並非明智之舉,而且有著明顯的贏了面子丟了裡子的嫌疑,甚至其中是否潛藏著危機,現在包括監管層在內的整個行業都應該對此有所思考、所有警覺。因為這不但對整個電信行業造成傷害,也必定給其他相關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流量佔收比大幅下滑,運營商經營策略亟需重大調整

二、正處於流量經營十字路口,運營商到底該向哪裡走

現在運營商你方唱罷我登場推出各種低價不限量套餐,無非就是變相降價獲客。然而,一旦流量的邊際增長空間受限,新業務又無法彌補營收的減損,留給電信行業的只能是利潤降低和營收的縮減。降價容易漲價難,更何況監管層的提速降費已經給運營商帶上來了漲價的“緊箍咒”。最終不但行業步履維艱,而且用戶和互聯網行業也將受此拖累。今年舉辦的“世界移動大會·2018上海”主題論壇演講中,中國電信總裁劉愛力用“一碗湯、湯一碗”的故事生動地講述了通信行業價值下降的過程。劉愛力總裁不但吐槽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更是喊話行業要理性競爭。正如署名文章《焦慮症中的運營商,該向哪裡走》所描述的那樣,作為行業學霸和老大的中國移動已經被老二和老三組團蹂躪到用戶淨增份額最低、用戶DOU最少的境地;中國聯通自己也面臨以騰訊王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套餐產品已到強弩之末,套路還能玩多久的困境;中國電信更是一改過去中規中矩到現在無比激進,而且現在也面臨已是拼了的自己還能苦苦掙扎多久疑問。

現在流量漫遊費馬上取消,運營商面臨發展模式的考驗,也面臨獨立創新的機遇。對於運營商來說,一方面如何持續健康運營,也就是說取消流量“漫遊”費,企業的收入必然會減少,如何創新業務形態,找到新的盈利點來彌補或者覆蓋因此而造成的收入下降;另一方面運營商內部的組織架構需要加快調整,因為對於用戶來說,購買的是整個服務,運營商就應該為用戶提供全國一張網的服務,所以運營商要在全國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統一營銷策劃、統一收費標準,統一套餐制度,至少最大限度降低同一企業內部不同地域的相互攻伐和挖牆腳。當然這都需要運營商做大量的業務管理和相關流程制度調整,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然而從3月份監管層明確將於7月1日取消流量漫遊費至今,我們還沒看到運營商相應地作出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不知道大家是在觀望還是在探索醞釀中。

對行業面臨的危機和調整,相信行業內的領導者們都已經有清晰的認識。就像中國電信劉愛力總裁演講時所提到的,不限量+共享帶來戶均流量(DOU)的快速增長,但流量業務增量難增收,而捆手機業務、捆電視業務、捆流量等方式使得寬帶業務幾家歡喜幾家愁,終將導致邊際效益持續下降,另外雲網一體化,更使得政企專線等傳統業務將被新功能所替代。然而未來的路需要怎麼走?中國電信的未來思路和戰略選擇是,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現在中國電信已經公開喊話呼籲友商也按照此路徑同行。如果中國電信率先放棄“損人不利己”的競爭套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會與其相向而行嗎?我認為監管層有必要推動三大運營商的領導層坐下來,共同研究一下行業未來的出路。

如果吐槽、叫苦僅僅停留在各種會議和發言中,對行業發展來說,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而且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在消耗國家的競爭力,對用戶來說基本的通信需求未來或許也難以保障。(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