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多少騙子拿這話賺了你

《世說新語·言語》

【原文】

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戲文】

解釋,並非使用簡化的詞語來降低理解難度,而是要賦予對方一種工具,使其能自行構建出心智圖像。——尢勒斯·A·索德


話說潁川大紅人陳寔(陳仲弓)不知犯了什麼罪,被當地太守判了個髡刑。髡,也就是剃頭髮,不疼,但是對讀書人的自尊可造成一萬點傷害。

存在即合理?多少騙子拿這話賺了你

對非主流傷害不大

這事毫無意外的引起了騷動,某好事者特地跑來戲弄陳寔的兒子陳紀(陳元方)——我估計原本是要戲弄陳寔本人的,可他正躲在屋裡養頭髮呢——問:“你覺得咱潁川太守這人怎麼樣呀?”

靠,敢說不好嗎?回頭再把我也剃了。

“是個高明的人。”陳紀如此回答。

“那麼你爹這人又如何呢?”

“我爹是忠臣孝子。”

嘿嘿,對方心中暗笑,正中下懷,緊接著拋出了第三個問題:“《周易》中有句名言,叫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香味)如蘭。按照你的說法,太守大人應該跟你爹和睦相處才對呀,怎麼會有高明之士對忠臣孝子用刑這種事發生呢?”

誰說不是呢?陳紀也恨不得把太守家的玻璃全砸嘍,可是嘴上不能那麼說,又想不出反駁的理由,只好做生氣狀,道:“你這說的是什麼話!我都懶得理你。”陳紀轉身就要開溜,可是沒想到碰上個不識趣的。

只聽那人繼續說道:“你這叫仗著駝背當鞠躬——誰也不得罪,我看你並非懶得理我,而是沒詞兒吧。”

我靠!這下陳紀可出離憤怒了,好歹也是天下聞名的讀書人,號稱“三君”之一,讓你這麼個無名氏擠兌到牆角,以後還怎麼在潁川混?陳紀略一沉吟,說出了下面這段匪夷所思又無法反駁的言論。

請注意,你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槓精,他們之中絕大多數慣用的都是這個套路。

“古代,殷高宗放逐了孝己,尹吉甫放逐了伯奇,董仲舒放逐了符起。這三位老子都是高明之君,而三個兒子也都是忠臣孝子。”

對方聞聽此言,落荒而逃。

存在即合理?多少騙子拿這話賺了你

我隨便提仨人,就能把你嚇死

勝負已分,真假難辨

面對來人的刁難,陳紀一口氣舉出三個案例,可見其肚子裡確實有貨。但是有貨不代表有理,如果我是那人,至少有三個問題可問:

其一,你能證明殷高宗、尹吉甫和董仲舒都是高明之士嗎?以及你能證明孝己、伯奇和符起都是孝子嗎?

其二,你能證明這三起放逐案例在發生的時候,雙方都處於相對理性的狀態嗎?也就是當事人雙方依然具有高明、忠孝等關鍵特徵嗎?

其三,你所舉的三個例子,跟你爹被太守剃禿瓢這事真的具有一一對應的可比關係嗎?

別說來刁難的那個人搞不清楚,我看就連陳紀自己一時半會也說不明白。陳紀的高明之處在於,忽然之間單方面擴大了討論範圍,引入新的案例,提高了辯論的門檻,要想接著往下聊,您好歹得知道這三個案例都是怎麼回事吧?如果連這也不知道,您還好意思再張嘴嗎?

於是來人跑了,陳紀贏了,但贏的是技巧,而非道理。

我們不妨做一假設,如果那人具有現代網絡槓精百分之一的韌性,我覺得局勢完全有可能逆轉。

除了董仲舒那傢伙放逐兒子的原因暫不明朗以外,其餘兩位,商王武丁(高宗)和周朝大臣尹吉甫都有明確的史料講述了他們放逐兒子的前因後果,其實也不難猜到原因,誰不是聽信了後妻的枕邊風,才對自己親兒子下手的?

那麼問題來了,即使兒子們都算得上是孝子,但這樣的爹能算是高明之士嗎?

存在即合理?多少騙子拿這話賺了你

都閃開,我準備放大招了

存在不一定合理

看完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定,陳紀戰勝對手多一半靠的是氣勢,另外少一半靠的是雙方都默認的潛規則,即“存在即合理”。

別看這句話是黑格爾在1821年出版的《法哲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的,但是自古以來,無論東西方都有一種樸素但不求甚解的認識:只要一件事曾經真實發生過,那麼就一定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不必再去論證它,只要理解它就好。

這種觀點一直流行到今天,其適用範圍之廣,實在避無可避,隨便舉兩個例子。

上學時不少家長都說過,為什麼隔壁吳老二家的兒子可以拿100分,但是你不能。

這話背後的邏輯是,既然有人能做到,那麼你就也能夠甚至完全應該做到,因為存在即合理。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麼說是不對的,拿100分看似簡單,其實是個複雜問題。這關係到孩子先天智力的差距、後天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習方法、興趣特長甚至是運氣等等因素。

一個複雜問題一旦被套上“存在即合理”的帽子,無一例外都會變得簡單粗暴,而且無處下手解決。

存在即合理?多少騙子拿這話賺了你

踩瞎你比解決問題容易

再比如,常有人用“你沒生過小孩,你不懂”作為掩護熊孩子撤退的理由,其背後邏輯是,只有生過小孩的人,才具有評價此事的資格,我家孩子熊是完全合理的,因為存在即合理,而你沒生過小孩,所以你只是不瞭解其合理性而已。

好了,更多的例子就不必再舉了,流氓邏輯大抵相似。但問題是,黑大爺究竟為什麼要說這種渾話呢?

這回錯的還真不是他。

存在即合理的理,原意指的是“理性”,也就是說一件事物發生了(出現了),必然可以由某一條理性線索推導出來。

這一線索如果很普通,那麼這一事物發生(出現)的概率就會很大,如果線索很奇怪,那麼概率就小,但無論概率大小,只要出現過一次,那就一定是可以用某種理性邏輯解釋得通的。

這跟我們通常理解的“合理”差別很大,一件事可能會發生,但它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正常的,更不一定是值得驕傲和提倡的。

瘋子拿刀砍人時,他也會覺得天經地義。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