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騎葩一直對雲貴川西南三省熱愛有加,因為有山啊。有山就有坡,騎車才夠爽。在膜拜了宜良68道拐後,騎葩又順道來到貴州晴隆,在大名鼎鼎的24道拐過了把爬坡癮。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

位於貴州晴隆縣城南郊外一公里處,全長4公里。海拔1200多米的山腳第1道拐與山頂第24道拐海拔高差250米,在晴隆山脈和磨盤山之間傾角約60度的斜坡上盤旋而上。

二戰時期,國際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後,須經24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24道拐成為中國抗日戰爭大後方唯一的陸路運輸線,被譽為“中國抗戰的生命線”。美國陸軍准將約瑟夫·史迪威受任美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兼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後,派駐工程部隊進駐睛隆修築滇黔公路,加強對24道拐的維修,由此成為史迪威公路的標識性路段。2006年,國務院將24道拐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線路示意圖

1954年,在24道拐附近的坡面重新修了一條坡度較緩的繞行道路,作為國道320線的主要通車道,24道拐保持原狀的土石路現在仍可通行。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山頂出口

晴隆是座山區小城,氣候溼潤,騎葩在霧中開始騎行。由於24道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石路面須保持原狀不能再鋪設瀝青水泥。4公里的爬坡不算艱苦,但局部溼滑的土石路面還是增加了騎行的難度,輪胎經常出現打滑的情況。一路埋頭苦幹,20多分鐘便抵達山頂。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山區小城晴隆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起點第一拐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眺望山谷

晴隆24道拐的風景沒有太多的驚豔之處,並且由於車輛大多繞行320國道,24道拐顯得特別寂寞。但走在這條曾經深深影響中國抗戰歷史的土石路上,腦海中浮現出工兵群眾築路守衛、車水馬龍的場景,仍能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保護文物需要,土石路面依舊,當初修路用的水泥是從USA運來的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難度不大的騎行爬坡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即將抵達山頂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晴隆24道拐最後一拐路碑

騎行結束稍事休整,天氣也逐漸放晴。經由晴隆-安順-六盤水-畢節-赤水-瀘州-成都,歷時11小時順利返程。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高速公路可直達晴隆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氣勢恢宏的北盤江大橋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山區高速公路處處美景

騎行晴隆24道拐,風景之外的史迪威抗戰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