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節,鼓點和浪花中的安康精神

本報評論員 譚西

用連續十八屆龍舟節來成就一個地域、一個品牌,而且越來越務實,越來越親民,輻射面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做法很安康,很符合安康精神。

什麼是安康精神?“樂山親水,尚德兼容,克難奮進,務實創新”——這個於2012年9月6日發佈的“安康精神”表述語,在其時所處的大背景下,較好地闡釋和表達了安康的發展理念和前進方向。但時隔6年之後,在以“黨建+”系統思維推動中心工作、以脫貧攻堅統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黨風促政風轉民風改行風的新時代,安康精神顯然有了更為豐富的寓意和內涵。很多經驗載體和理性概括,這些年在豐富著關於安康發展的時代風尚、價值傳達、文化追求,它們中的不少成果,已經上升到中省推廣層面,作為安康精神的新表述,安康在為自己發展做貢獻,也在為全省發展做貢獻。而龍舟節鼓點和浪花中的安康精神,則顯然以其鮮明的外向性,成為一年一度觀照安康新面貌的標誌性節目。

從2000年到2018年,十八屆龍舟節既是安康對外形象的表象,也是安康務實創新的本質。它既記錄著安康這十多年來走過的歷程,也鐫刻著安康人勇立潮頭奮勇前進的信心和決心。無論是名稱上從最初的“龍舟賽”到如今的“龍舟節”、冠名商從當初的“祝爾慷”到當前的“人保財險”,還是主題上從中西部毗鄰六地市投資貿易洽談會到今天的“絲茶源點•生態安康”,都與時俱進、恰如其分地彰顯了安康追趕超越的新精神和對外開放的新形象。十八年的持續舉辦,本身就表達了安康人民對既定奮鬥目標的秉持,事實上這個節日給外界傳達的不僅僅是一款地方傳統文化的演繹,它的精彩更在於昭示:安康是一個發展熱土之地,能成事立業之地。

龍舟節之於安康的意義,已遠遠超出節慶活動本身。2009年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被評為“中國十大品牌節慶”,2013年安康傳統龍舟又被評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從2015年起,安康在龍舟節期間同步舉辦富硒產品博覽會,“一節一會”更是成為安康聚集人氣、繁榮文化、發展經濟的金色名片。龍舟節文化活動成為安康經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十八年的堅持今天有了堅實的回報。

龍舟文化既是安康的歷史文化積澱,也是今天安康人民回望既往對優秀文化遺產的致敬和觀禮,它的可持續性,也正是安康經濟社會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我們必將更好地發展這一文化盛事,這既是安康人民的信心所在,也是安康人民擺脫落後、走向興旺的意志所在。當前,我市脫貧攻堅已步入最後攻堅期,取得巨大收穫的同時更面臨不小壓力。安康正不斷推動交通優勢向開放優勢、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轉變,加快催生富硒產業、包裝飲用水產業、大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四波浪潮”,更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來激活後發優勢,讓更多的目光、人氣、資本、技術和人才深度湧入,既為脫貧攻堅帶來新的破解之力,也為安康長足發展、高品質發展拓開源源不斷的信心和要素之流。

年年漢江連波去,年年競渡合聲高。漢江之上龍舟競賽的奮勇爭先,已衍變為2.34萬平方公里305萬安康人民昂然前行的行為自覺。今天的安康,正在不斷擂響“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鼓點,在發展經濟中堅持後發趕超,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中不斷激起新生活的美麗浪花,從而匯聚成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巨大潮流,而“岸流同頻、同舟共濟、眾槳奮起”的“龍舟力量”,已經以龍舟的文化形態成為“安康精神”最生動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