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爲巴喬救贖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世界盃最近一次點球決勝:2014世界盃半決賽阿根廷勝荷蘭

當世界杯進入淘汰賽階段,意味著隨時可能有點球大戰。什麼樣的點球命中率最高?哪支球隊最善於罰點球?點球只跟運氣有關嗎?關於世界盃點球大戰,所有你應該知道的,都在下文了。

自從1978年世界盃引入點球大戰決勝至今,一共出現了26次點球大戰。但1978年世界盃本身並沒有任何一場比賽需要點球決勝,直到1982年才出現第一次。

完美點球

在世界盃歷史上,這26次點球大戰共有240個點球,其中170個進了,進球率僅有七成。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根據權威數據機構OPTA統計,在打進的170個點球中,從數量上看,打進守門員左下角的點球最多(這是球員最喜歡射的位置,但並非命中率最高)。而射向球門中間偏下位置的點球質量最差,進球率只有58%。

如果要選擇射向中路,那麼最好打出高球。在世界盃點球大戰的歷史上,射向球門中路偏上位置的點球一共15個,沒有一個被撲出。

事實上,只要把球射向球門的上部,整體上都有不錯的命中率,就像凱恩在英格蘭小組賽對巴拿馬打進的兩個左上角點球。

OPTA數據顯示,射向球門上部的點球,無論是左上角還是右上角(下圖紅色區域),進球率最高,超過90%,堪稱完美點球。其中黑色加粗那個點球,是2006世界盃決賽,格羅索射出的制勝點球,這個點球讓意大利捧起世界盃。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但是這種選擇也有一定風險,因為如果射的太高就會高出球門,就像羅伯特-巴喬在1994年決賽射出的那個高出橫樑的點球(下圖黑色加粗圓圈所示),將冠軍送給了巴西。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在世界盃26次點球大戰的240個點球中,有49個(約五分之一)被撲出,共有28名門將撲出過點球。

在這49個被撲出的點球中,24個是守門員向左側撲出,25個是守門員向右側撲出。

此外有12個點球擊中了門框(橫樑或門柱)被彈出,有9個點球直接飛出球門範圍。

誰能在點球大戰擊敗德國?

衛冕冠軍德國自1938年以來,首次在第一輪比賽中出局,這也讓俄羅斯世界盃缺少了史上最善於罰點球的球隊。

在德國隊參加的四次點球大戰共16個點球中,只有第一個主罰的烏利-施蒂利克射失(1982年西德與法國的半決賽,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點球大戰),此後的15個全部命中,德國隊四次點球大戰全勝。下圖為本屆16強的點球大戰紀錄。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點球大戰成績僅次於德國的是阿根廷,五次點球大戰贏了四次,但今天他們也不幸出局了。第三名是巴西,四次點球大戰贏了三次。

阿根廷點球大戰的唯一一次失利(2006世界盃),輸給的是誰?還能有誰?德國。如下圖所示,阿根廷在點球大戰共22個點球罰丟5個,命中17個,其中黑色加粗圓圈所示為,1990世界盃半決賽,馬拉多納罰中點球淘汰東道主意大利晉級決賽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而最不善於點球大戰的,毫無疑問是英格蘭。對於三獅軍團的球迷來說,這一定毫無意外。英格蘭在世界盃共三次點球大戰,全部失利,14個點球只打進7個。下圖黑色加粗圓圈的位置,是2006世界盃英格蘭與葡萄牙的點球大戰中,卡拉格被撲出的點球。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英格蘭在2006年世界盃輸給葡萄牙的點球大戰,是點球命中率最低的一次之一。兩隊一共射出的9個點球,只進了4個。葡萄牙門將裡卡多撲出3個,創造了在一次點球大戰中撲出點球的最高紀錄。而在點球大戰撲出次數合計最多的,是阿根廷門將戈耶切亞和德國門將哈拉爾德-舒馬赫,各曾4次撲出點球。

除了英格蘭,墨西哥是另一支不善點球大戰的球隊(兩戰兩負),瑞士則創造了一項尷尬紀錄,他們是唯一一個在點球大戰中一球不進的球隊。

在本屆世界盃16強中,俄羅斯、丹麥、克羅地亞和哥倫比亞還從未參加過點球大戰。

壓力與運氣

點球大戰經常被形容為“碰運氣”,甚至在第一個球員主罰之前,運氣已經開始起作用了。

按照目前規則,兩隊輪流射點球,並有硬幣來決定誰先罰。

先罰的球隊由此佔據了重要的優勢,因為點球大戰獲勝的一方,有60%是先罰的球隊。

來自倫敦經濟學院的研究者,將這一原因歸結為“掉隊壓力”。如果先罰一方罰進,後罰一方的心理壓力就會加大,因為射不進就要落後。

統計數據表明,後罰一方點球命中率69%,先罰一方命中率73%。

在英格蘭低級別聯賽中已經開始使用“ABBA”的點球大戰規則,先罰一方罰完第一個點球后,兩隊輪流各罰兩個,避免後罰的壓力全部由一支球隊承擔。但本屆世界盃不會採用這個規則。

最不幸的第8個

在點球決勝中的點球命中率,要低於常規時間內的點球命中率。根據國際大賽和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的國內盃賽最近10年的數據,常規時間點球命中率78%,點球決勝中的命中率74%。

這一方面是由於點球決戰時帶來的額外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點球大戰時的出場球員,很多都不是球隊常規點球手。

而隨著一場點球大戰過程的推進,越往後出場的球員壓力越大。歷史數據表明,在常規要罰的10個點球中(兩隊各5個),第8個點球命中率最低,只有不到六成。下圖為第一個到第十個點球的命中率。

該死的世界盃點球大戰!鋼鐵德國無敵15連中 格羅索為巴喬救贖

如果在兩隊常規5個點球罰完後,仍不能分出勝負,點球大戰將進入突然死亡階段。兩隊各罰一個,直到分出勝負。

但在世界盃歷史上,這種情況只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就是1982年那次世界盃歷史上的首次點球戰,第二次是1994年美國世界盃,瑞典在四分之一決賽擊敗羅馬尼亞的點球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