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複習多久最好呢?

關於行測準備

真正意義上的筆試備考戰線不建議拉得太長,在個人知識儲備既定的情況下,主要利用兩三個月的時間來熟悉考試題型、考試方式以及一些具體的解題技巧即可。但要注意,如果一天當中可以拿出來學習的時間不多,還是早一點開始準備,畢竟學習需要積累,量變引起質變。

筆試當中,國家公務員考試形式最規範、難度也最大,建議集中精力、踏踏實實地把國考複習好,所用材料行測、申論輔導書各一本、歷年真題各一套,基本就差不多了,關鍵是反覆研究揣摩、認真消化吸收。國考基礎紮實之後,地方考試就一通百通了。

行測臨場。無論你做多少題,在有限的時間裡,要想做完全部題目,並且保證正確率,都是一件難事。因此,要形成自己順手的做題順序,學會取捨,適當放棄。行測一般分為常識、言語、數量、邏輯判斷、資料分析五大模塊,前期練習一定要分模塊限時練習,但對於常識、數量兩個方面,要學會取捨。常識部分涉及面較廣,不容易複習,投入產出比較低,可學會適當蒙題。數量方面較為耗時,時間投入和得分率比較,很不划算,建議放在後面做。此外,很多地方考試資料分析都是最後一個模塊,很多沒有做題順序的人,做到資料分析模塊會發現,題目很簡單,卻沒有時間拿分,用做前面數量模塊所浪費的時間來做資料分析,這一模塊完全可以拿滿分。因此,一定要規劃自己合適的做題順序,儘可能做對更多的題目,而並非要求全部都做。

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務員考試題量太大,做不完很正常,最關鍵的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劣勢,合理安排做題順序、有所取捨,保證做題正確率就行,剩下的“蒙”就交給運氣了。

公務員考試複習多久最好呢?

關於申論準備

申論備考。很多人認為申論只要熟悉國家時政方針就足夠了,不用怎麼練習,這是申論備考的一個誤區。申論考試也存在著一定的技巧,也講究著一定的方式,也需要做一定的練習與總結。對於小題部分,一定要分辨清楚題目究竟在問什麼,在平時練習中對題目進行分類,總結出不同類型題目的不同答題方式,作出針對性的回答。對於作文部分,一定要練習,不可盲目自信,有時候自認為寫的很順手,事實上卻不容易拿高分。要認清出題目的,站在出題人角度,寫出出題人想要的文章,有些文章要求側重解決問題,有些文章要求側重分析原因,也有些文章要求側重弘揚意義,要學會抓住題目側重點。此外,文章寫成後可以與大家分析,一起討論,儘量不要閉門造車、自我欣賞,否則不利於大作文分數的提升。

要想寫好申論以及公文,需要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進行努力。所謂形式包括三點:

行文邏輯

公文格式

官方語言系統

行文邏輯很重要,先寫一級標題、二級標題,如果可以把三級標題也寫上,這樣框架在自己心中基本形成,文章結構合理,邏輯嚴密,不至於跑題,最後再寫大題目,統領全文。當然各級標題字數相等、表述對仗,文章各段篇幅整齊、美觀都是應有之義了。

第二個形式就是各類文體的固定格式,比如請示、報告、通知、規定、函、會議紀要、會議記錄等等,都有自己的嚴格的格式,甚至紅頭文件製作時候字體、字號、間距、空格這些都要心中有數。

第三是官方語言系統,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的公文寫作常用1000個詞彙、開頭十二式、公文寫作中的固定搭配,這些都是必須的方法和方式,雖然飽受詬病但是很必須。對於這種文章我一般會積極分享,然後評論一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或者“道術兼修,方為上品”。

這就引出第二個問題,公文的內容。形式的東西都是術,而內容才是道,一篇好的公文必須具備邏輯嚴密、文辭優美、思想深刻、內涵豐富這幾個特點,前兩個是對形式的要求,後兩個是對內容的要求。

公文寫作是個力氣活,拿公務員的工作來說,基本上每寫2000字的講話稿,大概需要看20萬字的背景資料。大概包括本領域中央領導講話、中央文件、相關領導講話、地區文件、部門工作情況報告、報刊評論、外省市典型做法、學者理論文章等等。

只有通過大量紮實的基礎工作,才能把本領域基本概念搞清、把中央要求吃透、把地方情況摸準,才能把文稿寫得有層次、有水平、有深度、有指導意義。

申論寫作也是一樣,只有對材料反映的問題和社會現象有關注、有思考、有積累,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

公務員考試複習多久最好呢?

看完分享,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