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A股市場會走向何方

截止6月29日收盤,上半年的行情宣告結束。今年上半年對於投資者來說,顯然是比較低迷的半年。上證指數從去年末的3307.17點,下跌到6月29日的最低點2782.38點,跌幅約為16%,這實際上也是把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的漲幅差不多都跌回去了,今年上半年的終點又回到了2016年的起點。

下半年A股走向何處去?這無疑是目前投資者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從券商等機構的策略報告來看,雖然機構對A股下半年的展望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持有股市先抑後揚觀點的機構也不少。那麼,下半年A股會不會走出先抑後揚的走勢來呢?應該說,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有利的條件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是經過了今年上半年的大幅下跌之後,股市的風險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目前股指所處的指數位距離2016年的最低點2638點也只有5%的空間。可以說,目前股指繼續下行的空間已經是非常有限了。而與此對應的是,作為大盤定海神針的銀行股,在經過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下跌之後,目前股價與估值又已跌回低位。如工、農、交、建、中五大行的市盈率基本上在5~6倍之間,其中農行的市盈率甚至不到5倍。銀行板塊是A股市場的第一權重股,一旦銀行板塊企穩,那麼,銀行股又將恢復定海神針的功能,為股市的企穩與反彈作出貢獻。

下半年A股市場會走向何方

另一方面,針對股市持續下跌的局面,管理層其實已經採取了相應的維穩措施,只不過,有的維穩措施比較“溫柔”,或者說是“曲線維穩”。比如針對資金面緊張的局面,銀行進行了定向降準,向社會釋放出大約7000億的資金總量。又比如,針對近期市場關注的股權質押爆倉問題,管理層接連發聲。滬深交易所表示,股權質押風險可控,表示對於最終確需處置的交易,證券公司也不會簡單通過二級市場“一平了之”。包括中證協、銀行業協會也積極就此問題向市場釋疑。

再比如,針對市場對IPO壓力的擔心,證監會明顯在為市場減壓。一方面是小米推遲了CDR的上會進程,這應該是顧全大局的一種需要。另一方面在每週核准的IPO批文方面,證監會已連續兩週採取了“減價不減量”的做法,如6月1日、8日、15日、22日,證監會均核准了2家公司的IPO批文,但1日、8日的募資上限分別為20億元、21億元;而15日、22日的募資上限分別降到了10億元、9億元。這是減緩IPO壓力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因此,在維護市場穩定方面,管理層正在採取“潤物細無聲”的一些做法,這些措施最終會體現到股市的穩定中來。

當然,下半年的行情也不會一帆風順,市場也還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這是需要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認真面對的。從外因來說,美元的持續升值給新興市場帶來的壓力。因為美元升值,會讓熱錢從新興市場撤出,流向美國市場,這對全球股市構成利空影響,近期全球市場的動盪,都與美元的升值有關,A股市場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再就是美國股市經過了近9年的牛市後,也面臨著牛市終結的風險,一旦美股牛市終結下行,對全球股市也會構成壓力。A股更是面臨著“不陪漲但陪跌”的尷尬。

從內因來說,下半年CDR的開啟應是沒有懸念的。獨角獸迴歸的節奏如何,包括IPO的節奏如何,這都會影響到A股市場的走勢。尤其是象中國人保這種傳統的巨無霸,如果也來跟獨角獸爭奪上市資源的話,這會給A股市場帶來較大的壓力。同時再融資的力度也是讓市場擔憂的,最明顯的就是360的百億增發與農行的千億增發。如果這種巨融再融資頻頻發生的話,會對行情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限售股解禁的壓力也在增大。因為從2016年4季度開始,IPO明顯提速,如今這些股票的限售股正在相繼解禁,套現的壓力也在增大。如6月28日晚,中裝建設就發佈了股東中科匯通與一致行動人擬清倉減持3253萬股的公告,這是限售股減持壓力增加的一個縮影。

也正因如此,下半年A股有望走出先抑後揚的走勢,但市場也存在一些不確實因素與利空因素需要投資者予以正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