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台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IT創事記 / 祁萌

從何宇博士公司研發中心的會議室,可以遠眺天津著名的五大道。

“這裡離一些名勝古蹟很近,待會你可以去看看瓷房子。”何宇博士轉身指向另一邊說,他一直沒發現那在建築美學上有什麼價值。

很高興能和受訪者達成共識。對一場談話而言,這是個不錯的開端。

在2017年底獲得國內領先的安全服務商天融信千萬級戰略投資後,何宇博士的心情一直很好。他是北京德惠眾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CEO,也是敏行移動平臺的創始人。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這裡是天津的國貿。何宇2013年從華勝天成離職後,選擇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下一個10年。

他最終沒有走上交大的講臺。在新加坡收拾行李時,國內的朋友說服了他共同創業。

此後的成果,就是摩卡軟件——一款在今天已十分知名的2B級“IT基礎架構監控和IT運維軟件”。創業7年後,上市公司IT服務商華勝天成全資收購了它。

何宇博士是最後一個離開摩卡軟件的創始人。因為一直主管摩卡的產品與研發,他繼續在華勝天成服務了逾2年。

2011年,剛入職華勝天成不久的何宇,被評為第三屆中關村高端人才領軍人物,這個考察產業與學界成就的個人獎項,獎金為100萬元。2年前,拿過同一獎項的李開復,此時已經開啟了他的創新工場之旅。

多年以後的何宇才意識到,那個遠在南中國的團隊創造出了一個怎樣的巨人,而他自己也將站到這個巨人的肩膀上。

2013年初,QQ還是何宇博士主要的即時通訊工具。那一天,他鄭重地改寫了自己QQ簽名:“下一個十年”。算是對2003年回國後第一個十年的紀念,或者說,是對第二個十年的期待。

“這五年,我個人很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兌現了給王總的承諾。”何宇博士有時候仍像個學院派,而不是CEO。

王總就是華勝天成的董事長兼總裁王維航。何宇博士的承諾是:一不加入競品,二不做競品。

輪到他再次研判自己未來的業務方向了。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在上世紀末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裡,何宇博士的研究方向是數據挖掘——他是全球最早一批研究大數據的學者。

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方向。2013年,它方興未艾。

SaaS同樣炙手可熱。投資人這時正急於投出一箇中國的Salesforce——在這個被稱為投資人“2B元年”的年份裡,一個流行的投資邏輯是對標美國市場。

回想5年前中國的2B市場,哪個投資人不渴望投出一箇中國的Salesforce 、一箇中國的ServiceNow,或者另一個Workday呢?

他們中的一些人找到了何宇博士,在他的面前劃了兩個圈:一個是大數據,另一個是SaaS。他們希望何宇博士任選其一,投資將即刻展開。

作為國際學界第一批“科班”的大數據學者,何宇博士在這些領域顯然保有優勢。投資人很清楚這一點。

在傳統企業級領域,2013年的新公司已很難實現彎道超車;而如果以大數據為事業方向,未來則不可預測——如果沒有數據,公司的業務模式就會變成銷售大數據分析技術;如果客戶數據源或需求發生變化,公司的業務模式又很容易變成項目服務,而非標準化產品。這也是此後5年國內大多數大數據分析初創公司的遭遇。

至於SaaS,出於對中國用戶的理解(可能更多還是上規模用戶),他並不看好。

“那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何宇博士說,自己對SaaS的觀點比較尖銳,並不想公開談論。

“我2003年就在中國做企業級了,對中國企業級市場和服務市場,可能比一些投資人看的更清楚些。”

2013年,在投資人觀望中,有些自負的何宇博士終於還是表現出了他逆潮流的一面:他開啟了敏行——他把它稱作:一個千變萬化的移動平臺。

Mobile First!移動互聯——新公司戰略,第一條;

Instagram、WhatsApp、Flipboard、Uber、Snapchat……,這些都是2010年後在Mobile First思維框架中衍生、成長起來的創新企業,它們的成功刺激著後來的企業級市場。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第二年,當何宇博士聽到微軟在華盛頓WPC上喊出“Mobile First”的時候,心中免不了有些傲嬌。在他的眼中,微軟彷彿是在為去年自己的決斷“站臺”。

私有云——新公司戰略,第二條;

公有云戰略顯然在2013年更符合投資人的口味。不過,口味也會變化。這種變化最遲在4年之後發生了:

其中,16家被投創業公司中,除金山雲和UCloud是較為純粹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北森雲是SaaS軟件服務商外,其他廠商的主營業務多聚焦在私有云和混合雲領域。

移動平臺——新公司戰略第三條。

公司5年前的戰略如今已經非常清晰地落地。這個被定名為“敏行”的移動平臺,沒有去聚焦某個移動協同辦公、移動CRM或移動BI等具體移動應用——2013年,開始嘗試移動化路線的公司並不是只有敏行,但聚焦以上方向是主流。

何宇博士的思路不太一樣。這源於對市場的理解——現在看來,沒有傳統業務包袱顯然也是思路不同的原因之一。

“很多友商關注移動協同辦公,是因為客戶有這個需求。但那只是客戶移動化潮流的起訖。”他說,2013年制定戰略時他更願意相信,企業級的移動化市場空間,遠不止於此。

何宇博士有自己的“野心”。從惠普新加坡實驗室辭職時開始,他就已經對“大空間”顯示出了興趣。

那一年,惠普的CEO卡莉·菲奧莉娜還沒有想著去競選美國總統。

“挑戰不大”,何宇博士說。當他意識到到國際公司裡,自己所能面對的研究領域窄而固定,而且還要面對“外國人上升空間十分有限”等敏感問題時,距離他如願進入產業界不過短短數年時間。

最終他在中國市場找到了這個空間。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橫向上,所有行業都會走向移動化。”當2018年的何宇回憶起5年前的判斷時,大量中大型政企用戶都早已進入敏行移動的客戶名單,所涉及行業覆蓋了銀行、保險、移動運營商、政府、廣電和製造業等。

縱向的規劃,是敏行移動平臺之所以成為“平臺”的根本。

在走過初步管理移動化之後——這是所有行業移動化的第一步,緊接著勢必將進入業務的移動化和服務的移動化階段。

敏行從2013年決定做這個產品的時候,業務視野就是覆蓋整個階段。當時的難題在於,這一切有些超前了。

巨人終於出現了,敏行則很快事實上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當然,釘釘本質上還是一個移動協同辦公的應用。我們和它的私有云部分只在少數場景有重合,並不直接對標。”

“那是一個非常市場化,消費端喜聞樂見的名字。”何宇博士晃了晃面前的手機——敏行在2014最初推出它時,名字並不好聽。

小程序的優勢明顯。由於技術單一,只要H5工程師,就能跨安卓與iOS平臺提供應用;它的缺點在於體驗不如原生插件,而這對於一些對業務體驗要求高的用戶而言,十分重要。

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拓展有賴於“地推”,而業務員的工作開展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CRM系統。在這個案例中,由於評估H5無法滿足業務要求,該公司最終決定在敏行移動平臺上開發了原生的插件——他們看中的正是敏行平臺的應用容器技術。

該公司是敏行移動平臺的直接客戶,這也是敏行移動“兩條腿走路“的組成部分——通過合作伙伴,今天的敏行移動平臺已經覆蓋了海量的用戶群,尤其是大型政企客戶。

其中,目前移動運營商超過1/4的省移動,使用的都是敏行移動平臺,儘管他們自己並沒有必要知道。

大型用戶的故事往往比較有趣。某四大行最大的一個省級分行,在經過短短2周的調試上線後,其3萬員工在3天內便完成了切換——這是敏行平臺在金融級安全要求下,快速上線的一個經典案例。

作為省級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互聯網+政務平臺”建設案例,則是何宇“移動化三階段說”中“服務移動化”的典型。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敏行移動平臺一個典型業務場景。

一個不迎合“投資潮流”的非典型創業:敏行移動平臺

“那是支持百萬級用戶的平臺要求。”何宇博士說,如果2013年定位移動協同辦公,敏行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沒有公司員工能達到這個數量級。

後來,有客戶從應用角度出發,給敏行平臺做了定義:一個具有SaaS完整功能和多租戶機制的移動PaaS平臺。

現在,何宇博士很享受這個定義。

2017年底,國內領先的安全服務提供商天融信,千萬元級戰略投資了敏行移動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