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男人都愛看《康熙王朝》?這簡直就是中國男人的寫照

《康熙王朝》當年有多少人在看,時至今日那種盛況還歷歷在目。那是2001年,上半年有《大宅門》,下半年有《康熙王朝》,這兩部劇的男主角陳寶國和陳道明至今都是中國影視界響噹噹的人物。“二陳”的名號如雷貫耳。

我看了《康熙王朝》多少遍,我自己也沒有數過。裡面好多臺詞小時候都是倒背如流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更是一首流傳甚廣的影視金曲。當年我印象中每次在臥室裡聽到電視上傳來這首歌的聲音,我都會立馬跑到電視前。當年我也不明白這部劇的魅力在哪裡,但就是全家人都很喜歡看,一遍又一遍地看。

為什麼男人都愛看《康熙王朝》?這簡直就是中國男人的寫照

許多年後的今天,《康熙王朝》已經從神壇上走了下來。作為一部歷史劇,它其實實在難以稱得上是佳作。裡面有自稱諡號這樣的常識性錯誤,雷人雷語更是層出不窮。時間線的混亂一點也沒有歷史劇該有的嚴謹,而在改編上又流於表面,缺乏它的兄弟劇集《雍正王朝》那樣對人性對政治力透紙背的解讀。

有人說《康熙王朝》就是一部給男人看的偶像劇,和小姑娘喜歡的偶像愛情片一樣,看得是嗨,是爽,是夢想。但是內裡卻如同棉花糖一樣入口即化,沒什麼值得回味和深究的。同樣是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王朝》就要深刻許多。《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唯一的優勢大約只是服道化美術要強一大截了。

如今甚至許多人說比起胡編亂造的戲說劇,《康熙王朝》這樣的劇才更加害人。因為它打著正史的旗號,一本正經地講述一些並不是史實的故事——這很容易誤導一些人,使他們真的以為歷史事實就是如此。比如康熙並沒有一位女兒嫁到了蒙古,也沒有一位孝慈仁皇后。然而這個梗深入人心,以至於十年以後的另一部劇《甄嬛傳》裡還借用了這個梗。

為什麼男人都愛看《康熙王朝》?這簡直就是中國男人的寫照

但是作為一部電視劇,一部古裝劇,《康熙王朝》無疑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作品。其感情之飽滿,情節之曲折動人,人物塑造之鮮活生動,無一不牽動觀者的內心。《康熙王朝》首播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小學生對於善惡是非是區分的比較清楚的,時常會去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樣的問題。但是當年在有其他小朋友問我“你說玄燁算好人還是壞人呢”的時候,我第一次因為這樣的問題沉默——可以說,算是我小時候第一次對人性的複雜產生思考。但即使這樣一位我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的男主角,讓我感受到了深刻的魅力。

他年輕的時候迷茫過,犯過錯誤,被人耍過。到中年以後越來越自信和篤定,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毛毛燥燥,越來越有一種洞察一切的智慧。而隨著年齡增長步入晚年,周遭的一切開始向著自己不能控制的方向行進,自己逐漸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英雄遲暮,帶著一點悲涼。

為什麼男人都愛看《康熙王朝》?這簡直就是中國男人的寫照

自己有一份事業,自己幾乎算是被人推著走上這個位置,一點一點擔當起這個責任。但是為了擔當起這個責任,又要犧牲掉自己的家庭,在當個好皇帝還是當個好丈夫好父親之間做選擇……

可以說,雖然講皇帝,這簡直講的就是一個普通中國男人的一生,所以也難怪會戳到許多男人的點。

明叔對玄燁這個人物的演繹,我是很多年後重溫才看出一些與眾不同之處的。比如他和大臣談事的時候每次狀態都是不同的。有邊吃烤全羊邊談的時候,也有邊剃頭邊談的時候——這種設計其實在歷史劇中並不多見,所以玄燁這個人物就好像活人一樣真的走到大家身邊了。我父母說他們喜歡康熙王朝一大半是因為“人性化”:裡面的皇帝妃子公主太后,都不像是臉譜,更像是真正的人,一大家子的人。從性格到感情,都是真實的。我想這可能就是這部劇的魅力所在。

所以,雖然康熙王朝不算一部優秀的歷史劇,但卻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一部很優秀的作品。也算是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與許多人的情懷的作品。它和它播出的那一年(2001)一樣,註定是值得我們在現今這個浮躁的沒有作品的年代裡深深懷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