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作者 | 孫瑞希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01

老闆說,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了

宜林(化名),35歲,剛見到她的時候,她的情緒低落到了冰點。她剛剛被上一家單位辭退,目前正在為找工作的事情辛苦奔波。

落座後,宜林喃喃地說:“還真應了那句話:職場上最糾結、敏感的年齡是多少?大概是35歲——”

她繼續說:“35歲意味著,我投遞求職簡歷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35歲意味著,哪怕我在XX廣告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被清理的風險;35歲意味著,哪怕我不用保溫杯,‘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我給她泡了杯茶,她繼續說:“瑞希老師,你知道嗎?前幾天我和一位做獵頭的朋友喝咖啡,她把我推薦給一個各方面都非常合適的企業,最後那家企業拒絕了我,只有一個原因,年紀太大了…我清楚的聽到電話那頭的老闆,中氣十足的說: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了。我不明白,怎麼35歲就成了一個被嫌棄的年齡了?”

宜林開始抽泣起來:“我覺得我的人生完了,現在連繼續找工作的勇氣都沒有了……”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02

工作做不出成績,轉型出路又在哪裡?

高考填志願時,宜林和家人對專業、行業都沒什麼概念,最後填了行政管理專業。家裡人認為行政管理是個就業面很廣的專業,從黨政機關到事業單位,到各類企業都有用武之地。女孩子坐坐辦公室蠻好,做幾年,晉升到辦公室主任,也蠻光鮮的。

宜林對選什麼專業沒有太多概念,她既不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也不瞭解專業的發展方向,她覺得父母是成年人,有社會閱歷,他們的推薦終歸是好的,再加上填報志願的時間總是很緊迫,所以這些零碎的關於行政管理的就業信息就成了她填報志願的依據。

畢業後,宜林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從文秘做起,做了快4年,宜林覺得文秘的工作太瑣碎,總加班不說,技術含量也不高,實在沒啥興趣,就在公司內部調崗中轉崗做了企劃文案。做了大半年,還是覺得味同嚼蠟,越做越沒有興趣。幾次想換工作,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看在工資的份上,只能一直將就著。日子就這樣不溫不火的過著,沒什麼大的工作業績,也沒出過什麼大的差錯。

一次,宜林所在部門做的企劃方案在和客戶溝通中出了問題,造成一個項目延期進行,部門負責人就將宜林拉出來當“替罪羊”,由於宜林的寶寶那段時間總生病,所以她缺勤比較多,公司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與宜林解除了勞動關係。宜林原本想申請勞動仲裁,後來想想,在公司做了這麼多年,已經到瓶頸了,不如探索新的職業路徑吧。

03

83歲奶奶年薪40萬進阿里,

你才35歲,為什麼總怕來不及

找工作時,宜林嘗試過尋找母嬰用品、早教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於沒有從業背景,所以嘗試了幾次都沒有得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有能力從事的行業自己不喜歡,自己喜歡的行業又不具備從業能力,下一步到底該如何邁出?宜林陷入了兩難境地!

如何才能脫離苦海呢?宜林意識到自己急需生涯諮詢師的幫助,於是,她在網絡上收集了有關職業發展的資料,請我幫助她解決難題。

在我與宜林對話的前20分鐘,她一直抱怨:35歲,突然感覺身邊的世界不太友善了。信息好像爆炸了,滿社會都說35歲現象,看來還真的是!她說:“我到了35歲還在轉行和徘徊的狀態中,我覺得這真的很可怕,我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裡!放棄原來的行業又不甘心,轉行又沒有突出的優勢。我已經35歲了,這個年齡,感覺做什麼都太晚了。”

我接過了話,我問:“宜林,35歲,工作十年,你覺得你突出的優勢在哪裡?”

宜林瞪大眼睛,想了想,茫然的搖了搖頭。

我說:“35歲危機的真相,從來不是年齡。”

“那是什麼?”宜林好奇地問。

“核心競爭力”,我淡淡地回答。

我對宜林談起阿里巴巴以40萬年薪招聘資深體驗師的事。當時阿里裡巴巴在招聘中要求60歲以上老人,廣場舞kol(意見領袖)優先。這場招聘,阿里一共收到3000多份簡歷,應聘的大爺大媽中,大專、本科學歷佔一半,還有博士、碩士甚至還有用雙語進行申請的。

首批應聘到崗的10位大爺大媽參加了線下溝通會,其中有:83歲的清華學霸奶奶,62歲作家大爺,62歲IT大爺……

IT大爺還帶了自己做的ppt介紹自己:12年淘寶買家經驗、芝麻信用785分、熟練操作Photoshop設計軟件……

網友紛紛表示:你大媽始終是你大媽,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一邊是年過花甲的大爺大媽秀才藝,一邊是35歲的年輕人哭訴:世界不友善,時代拋棄了我……

在這個大江奔流的年代,誰不是在拼盡全力地活著。

而如果你沒有拼盡全力,又怎能指望世界善待你?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很多人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並非如此。

有效投入很多時間去練習的人自然會擁有自己的運氣:

“他們近乎苛求地努力,當運氣來的時候,他們早就準備好了。”

如果你沒有遇到機會,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準備不足?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04

35歲,你是否構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

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35歲,你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核心問題:你是否構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5歲的朋友來說,從現在開始,你必須要慎重審視一個問題:從畢業到現在,我工作幾年了?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我的年齡相匹配?我有哪些優勢和特長?

如果不匹配,那麼,你一定要及早樹立危機感,並跑步前進,以彌補與那些先知先覺者之間的差距,確保自己不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被他人擠下馬。

你會做一件事,這叫做能力,但是你做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會做,那你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別人不會,你會;別人會,你比他們做得更好;別人也做得好,你速度超快;別人也快,你創新;別人也創新,你有本事轉移做其他領域。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許多人在職場上,也許起點非常好,但是發展不好,原因就是找不到定位,找不到自己最大的優勢所在,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

宜林在廣告業呆了十年,目前轉型有很大困難,但還是有時間和機會來回旋。我給她做了職業測評和幾次面詢後,知曉她對母嬰用品行業很有興趣並且有一定了解。宜林的霍蘭德職業代碼第一碼是“A”,即藝術型,這表明她有很強的藝術創造能力,也就是說,十年的廣告行業的歷練,讓她在藝術創造方面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雖然她不喜歡廣告行業與客戶溝通時的乙方身份,但對於企劃文案工作本身還是能夠接受的。如果,企劃文案工作能夠與她喜歡的母嬰用品行業結合,將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在深度的挖掘和信息支撐下,宜林很快找到了新的發展切入點,最終我和宜林一起確定了她的職業發展路徑:母嬰用品行業的企劃文案——企劃部負責人——營銷策劃總監——獨立創業。

05

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看到清晰的發展方向,宜林開始情緒高昂起來。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特點:喜歡擅長、社會稀缺、可持續發展。

你喜歡一件事,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鑽研,這是形成優勢的關鍵要素。如果在選擇職業時,能夠體察自己的興趣,那麼一個人將走向更快樂的工作領域。如果你感興趣的工作,恰恰又是自己的專長所在,那麼,工作就是天堂。

除了喜歡和擅長,如果你具備一些社會稀缺的技能,同時這項技能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那麼,你將在職場中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能力意願四象限圖: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我們可以看到:

喜歡又擅長,就是你的優勢區

喜歡但不擅長,是你的潛力。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提高這部分的能力,將它變成優勢;

不喜歡但擅長,是你的生存區。這部分區域是在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優勢區,或者優勢區還不能養活你的時候,用來維持生存的。

不喜歡也不擅長,這是你的劣勢區,遠離這個區域,不要在這個區域浪費時間。

所以,我們看到,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重點發展我們自己喜歡的右半邊的區域。

那麼,如何找到優勢區和潛力區呢

1、做興趣測評

通過興趣測評,知曉自己的職業興趣代碼,瞭解自己的興趣傾向。有了這個自我興趣定位的結果,還必須步入第二階段,即在個人感興趣的領域瞭解相關職業的知識。職業對人的要求與你所具有的職業興趣相吻合。一般,可以通過如下一些自然而規範的步驟去獲得關於職業的有用信息:

1)直覺地感受被某類工作所吸引;

2)逐步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評估某類工作是否令人滿意的標準;

3)收集最新的、實際的關於各種工作的信息,看它們是否符合你直覺上所需要的,達到令你滿意的標準;

4)在細緻的自我評估和對感興趣職業領域的積極探索基礎上設定現實而又有吸引力的職業目標;

5)在高度感興趣的領域,通過有效的工作搜索來發展出實際的機遇。

2、做能力測評

跳出對自己的懷疑就需要對技能的本質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實質上,技能就是完成某個任務的能力,或者是某些活動中表現熟練的能力。通常情況下,我們把技能分為三種類型:可遷移技能(通用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專業知識技能。列出技能清單(清單可去網上搜索),然後按照以下步驟去做:

1)識別哪些是你做得最好的;

2)識別哪些是你使用最愉快的;

3)識別你可遷移技能的熟練程度;

4)識別對你的職業發展和進步有用的技能;

5)識別你想要在將來強調或者弱化的技能。

3、成就事件

回想自己的成就事件,從這些事件中,提取出你運用了哪些能力?接著判斷這些能力是否是自己喜歡的?

想要擁有一份有安全感的職業,必須培養出你的核心競爭力,並讓它成為你的標籤,當別人討論這個點時,會讓人先想到你,或者討論你時,都會說一句“你在***方面挺強的”。

高端人才永遠是稀缺的,低端的被代替也是正常的,你沒能比別人更有經驗、更有技巧,沒有掌握一些讓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那麼你就只能被比你更年輕、更有衝勁的年輕人毫不留情的秒殺在沙灘上。

壁壘是什麼?就是圍城的那座高牆,越高越不容易被衝破。

技術壁壘、資源壁壘、行業壁壘,時間差、信息差帶來的壁壘......

你要成為一個超級問題解決專家,並且放眼望去,只有你具備這樣的綜合能力。

35歲以後,你靠什麼安身立命?

有些危機,跟年齡無關

不要等生活為難你時,才後悔過去太安逸。

停下來,想一想:

你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