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古泉州(刺桐)史跡」文化遺產項目

「快訊」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古泉州(刺桐)史蹟”文化遺產項目

新華社麥納麥6月29日電

正在巴林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29日審議了中國申報的“古泉州(刺桐)史蹟”文化遺產項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多個委員國在討論中肯定了該項目具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所需的“突出普遍價值”。最終,委員會未採納評估機構此前作出的“不予列入”的建議,一致決定將該項目“發還待議”,即締約國需要補充有關信息後重新提交申請並接受審議。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據瞭解,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遺產申報項目有四檔結論,分別是“准予列入”“發還待議”“重新申報”和“不予列入”。“發還待議”的項目一般有望在再次審議時被委員會准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6月24日至7月4日在巴林召開。本屆會議將審議28個提名《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其中文化遺產20個、混合遺產3個、自然遺產5個。貴州梵淨山將作為中國自然遺產項目接受本屆會議審議。

古泉州(刺桐)史蹟,是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產生並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遺產,分佈於以今天泉州城區為核心的泉州灣地區,包括16個遺產點,具有鮮明的海上貿易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特徵,見證了“刺桐”這座古代東方大港的地位、奉獻和風韻。

古泉州(刺桐)史蹟的16個遺產點,有底蘊也有“顏值”,一起來感受其中的風韻與內涵吧。

洛陽橋

洛陽橋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洛陽橋原稱“萬安橋”,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為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造橋時首創的“筏型基礎” “浮樑架運” “養蠣固基”代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造橋技術,處於世界前列,是中國橋樑史的一個高峰。

洛陽橋與古刺桐港系列碼頭、航標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航海交通設施體系,是宋元時期泉州海洋交通設施發達、海洋貿易活動繁盛的歷史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開元寺

開元寺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宋元時期(13-14世紀)奠定格局,歷經修葺,至今保存有盛唐以後大型佛寺在主佛殿前另建東西塔院的典型佈局。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萬壽塔

萬壽塔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萬壽塔依借山勢,北依古刺桐港、南眺重洋,作為商船出入泉州灣的主要航標,見證了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海外貿易活動的繁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六勝塔

六勝塔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六勝塔位於泉州灣東南岸出海口岬角前端的金釵山上。

作為泉州灣航道的主要航標塔,六勝塔見證了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位置,見證了泉州航海設施建設的成就、航海技術的發達和海外貿易的繁盛。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江口碼頭

江口碼頭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江口碼頭位於泉州江海交匯處的法石港區,含文興碼頭、美山碼頭等系列碼頭,內航沿江進城,外可揚帆出海,始建於宋代(10-13世紀),歷代沿用,屢有修繕。

江口碼頭作為古泉州重要內港——法石港所留存的兩處沿江商業碼頭,是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石湖碼頭

石湖碼頭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

古刺桐港出海口和晉江兩岸為適應貿易運輸的需要,曾佈設一系列大小碼頭,石湖碼頭作為宋元泉州外港碼頭之一,與位於江口的諸多內港碼頭一起,構成了古泉州港完整的碼頭設施體系, 是宋元時期泉州海洋交通的重要遺存和歷史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府文廟位於古泉州城中心,廟學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傳播儒學的中心。

泉州府文廟規模為東南七省之冠,體現了泉州作為“文獻之邦”、“海濱鄒魯”的深厚積澱,是古代泉州文教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具代表性的文化座標。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老君巖造像

老君巖造像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老君巖造像位於泉州的母親山清源山西峰下,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10-13世紀)道教石造像。

老君巖造像是泉州海外貿易興盛而帶來地方經濟繁榮的產物,顯示了當時泉州道教盛行、民間信仰多元化和儒、道、釋並存的社會意識。也向世人展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祈風石刻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古代帆船出海憑藉季風驅動,故每年夏冬兩季,市舶司官員和地方官吏都會在九日山麓的延福寺、昭惠廟舉行向海神通遠王祈求航海順風的官方典禮,並摩崖刻石記盛。

九日山祈風石刻記錄了宋代海外貿易的官員為商舶舉行的彝典,體現了古代海外貿易管理制度的成熟,反映了順應自然、獨具特色的東方海洋文化,是古泉州刺桐港海外貿易繁盛的時代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真武廟

真武廟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廟東鄰古刺桐港法石港區域江口碼頭,位於晉江入海口的石頭山上,始建於北宋乾德五年至開寶六年間(967-973年),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廟宇。

真武廟作為泉州海神信仰的重要遺存,生動展現了宋代泉州港繁榮時期獨特的海洋觀和海神信仰。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天后宮是祭祀媽祖的廟宇。

泉州天后宮見證了中國東南沿海獨特的海神崇拜,自宋元以來,泉州和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文化往來,“凡使海外,率皆制祭”,春秋兩祀,成為國家彝典。隨著泉州民眾不斷的海外移民和海外貿易活動,發祥於泉州的天后信仰也在世界傳播,成為媽祖信仰最為重要的傳播中心之一。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德濟門遺址

德濟門遺址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宋代(10-13世紀),泉州海外貿易空前興盛,城南緊鄰晉江,成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場和外商雲集的地段,泉州城因應經濟發展形勢南擴,沿江岸設城垣,興建德濟門。

德濟門遺址是古泉州(刺桐)城市發展史的重要物質空間見證,詮釋了宋元時期海外交通和貿易對泉州城市格局發展的促進作用,從側面反映了宋元時期泉州多元文化和諧共融的歷史。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

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金交椅山窯址屬磁灶窯系,位於晉江南岸丘陵地帶,瓷土豐富,毗鄰梅溪,制瓷及運輸條件得天獨厚。窯場始建於唐末五代(10世紀),興盛於宋代(10-13世紀)。

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作為宋元時期泉州生產外銷瓷的重要窯址,是該時期泉州海外貿易空前興盛的生動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伊斯蘭教聖墓

伊斯蘭教聖墓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安息著唐代武德年間(618-626年)通過海路來泉傳教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兩位門徒“三賢”、“四賢”。

泉州是伊斯蘭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區之一,這裡至今仍然生活著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後裔,保留著濃郁的伊斯蘭文化傳統和眾多史蹟。聖墓是伊斯蘭文化在泉州的傳播和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實物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清淨寺

清淨寺是古泉州(刺桐)史蹟系列遺產的代表性遺存之一,又名“聖友寺”(阿拉伯語譯為“艾蘇哈卜大寺”),現存有石構門樓、奉天壇等建築,呈現鮮明的西亞伊斯蘭教寺院特徵。

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遺址之一,清淨寺見證了10至14世紀泉州海洋交通繁榮、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歷史,充分反映了當時泉州與阿拉伯地區密切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

草菴摩尼光佛造像作為世界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國傳播的珍貴物證,是宋元時期泉州多元文化兼容幷蓄的重要見證。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快讯」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