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我訪李啓漢故居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曾祥裕 曾海亮

炎夏,我行走在湘、粵、桂三省(區)交界之地碼市鎮,以什麼方式慶祝七一黨的生日呢?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據弟子李長沛介紹,近年來家鄉紅色旅遊火起來。  

  我們這裡走出了一代俊傑李啟漢(又名李森),他是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家。

在碼市鎮附近公路上豎起標識牌:李啟漢故居。我懷著對老一輩革命家崇敬心情,對弟子說,先去李啟漢故居參觀。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李啟漢故居位於朝陽村李家大屋,緊鄰碼市集鎮,屋後一脈青山,屋前一塊大田峒,門左有一方池塘,是一座磚木結構,青瓦屋面大院落,被稱作李家大屋,相傳李啟漢祖父所建,整個建築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前後三進,中間有兩個天井,均用大青石板鋪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2003年被評為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列為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也許當地年輕人不知李啟漢。我們走進李家大屋,從李啟漢生平事蹟展上了解到:李啟漢(1898年3月28日-1927年4月),又名李森,乳名志生,字仙槎。湖南江華(今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朝陽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被當時的《中國工人》雜誌譽為:“無產階級的先鋒,勞動運動的健將。”五四運動時期他積極參加湖南愛國運動,接著又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驅張運動。1920年在上海參加共產黨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李啟漢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運領導人,在短暫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三次被捕,兩入牢獄,最終為革命事業犧牲,被鄧中夏稱為中共歷史上“坐獄最早最苦的同志”。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讓我心靈震撼的是李啟漢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兄妹三人參加革命,兄弟二人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血脈都沒有留下;妹妹李夏明(鄧中夏夫人)為黨和國家工作了一輩子。  想想當年革命鬥爭艱苦歲月,多少優秀青年,為了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 ,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來到後院的西北角,見到一片鬱鬱蔥蔥的杉樹,當地人對我們說,這裡以前是李啟漢家的房子,因為他們家沒有後人,房子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就倒塌了,後來族人就在這裡種上了十來棵樹,用以緬懷先烈。

哦,原來李啟漢故居不復存在了。這讓我感到失望。但想到李啟漢兄弟倆年紀輕輕就為黨為民捐軀,對他們來說心中只有國家,沒有小家。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古人言“宅,所託居也。”古人早就道出了住宅系人們賴以安家立命的居所概念。我認為,隨著革命烈士英年早逝,舊居殘垣斷壁,無以安放英烈魂,難免有些遺憾。但想想,他們當年獻身革命,早己置生死不顧,何以看重死後之事?

我想,英烈有靈,在天堂上俯視人間事,當他們看到新時代中國人民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正朝著實現中國夢的理想目標奮進,神州大地,生氣勃勃 ,當會欣慰。

七一,我訪李啟漢故居


七一,黨的生日,我們要緬懷先烈,循著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重溫那些苦難而輝煌的歲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時此刻,讓我抒發心聲:尊敬的李啟漢等老一輩革命家,您們未竟事業藍圖正在一代代愛國者手上繪就,中國人民站起來啦!富起來啦!強起來啦!黨啊,親愛的母親,我們衷心祝福您!初心如磐,一往無前。腳步不歇,前行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