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營養豐富但不可多吃,來看看古詩詞文中的李子吧


我國種植李子的歷史悠久。殷墟出土的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有“李”字,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也有李子的身影——《詩經·木瓜》中有:“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詩經·丘中有麻》中有:“丘中有李,彼留之子”;《抑》中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七月》中有“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這裡的鬱就是一種李子。

李子有近百個品種。明代徐春甫編寫的《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了趙李、麥李、駁赤李,“又有青李、綠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馬肝李、黃李、紫李、水李,”“今有穿條紅、御黃子”等等。

青李是李子中的佳品。清代朱彝尊寫了一首《鴛鴦湖棹歌之二十》:“徐園青李核何纖,未比僧廬味更甜。聽說西施曾一搯,至今顆顆爪痕添。”這首詩寫出了青李的核小、味甜。

綠李備受人們推崇和喜愛。宋代陸游寫的《小園》中有:“清泉白石皆吾友,綠李黃梅盡手栽。”還有人認為綠李是最好吃的——唐代李肇編寫的《唐國史補》中有:“李直方,嘗第果實名,如貢士之目者,以綠李為首,楞梨為副,櫻桃為三,甘子為四,蒲桃為五。”

描寫黃李的詩句有:宋代梅堯臣寫的《宣州雜詩二十首》中有:“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

描寫紫李的詩句有:宋代蘇軾寫的《病中游祖塔院》中有:“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宋代徐瑾寫的《四時詩·夏》中有:“林垂紫李玉成蹊,水映紅榴石近溪”等等。

瓜田李下是個成語。出自三國曹植寫的《君子行》中的“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就是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避免嫌疑,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提鞋,免得被懷疑摘瓜;在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被懷疑摘李子。《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柳家的說自己“”從李子樹下一走,偏有一個蜜蜂兒往臉上一過,我一招手兒”,別人認為她摘李子了。


李子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能抗衰老、防疾病,但不能多吃。俗話說:“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唐代孫思邈編寫的《千金食治》中有:“不可多食,令人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