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物件有一件因爲名字不雅,被有雅興的能人修改了還真好聽


6月12日,小編去鄉鎮出差,在一間辦公室看到了鎮上收集的一些老物件。這些老件物,曾陪伴著度過幾十春秋,看著十分親切與溫馨。鎮上的領導說,他們之所以蒐集這些老物件,是想辦一個民俗館。這個主意真不錯。瞧,這是過去用來洗澡的木盆和舀水用的水瓢。

這種小木凳子,已經十分久遠了。過去,誰的家裡都會備上幾隻,來了客人,可以坐在上面聊天。老人出門,拎只凳子就走了。

這是農村木匠必備之物。有刨子、墨斗。

這隻壺,是夜間用有尿尿的,所以叫夜壺。因為名字不雅,有雅興的人,給它起了一個很洋氣的名字,叫:懶起。尤其在冬天,天冷,又沒有空調,拎起“夜壺”在床上就解決了,懶得起來。起這個名字的人,真的有學問。

這是簸萁。家裡用來簸糧食或盛放食物的器具。

蓑衣,這是中國人最智慧的發明。過去穿蓑衣,避風。放在地上,可以當床。常見書畫家畫釣魚老人,身上會披一件蓑衣。

這隻黑盆,一般是用來和麵的。中間的罐子,用來醃製鴨蛋。旁邊的是蒲坐子。就是起板凳的作用。上方蘆葦編織的叫“索”子,用來盛糧食用的。

老算盤離開人們的視線不遠,因為前幾天剛剛申請了世界性非遺。中國人了不起。算盤下面的,叫“元子”,走親串門捎東西用的。元子旁邊的是煤油爐,這個,起碼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當初可是響噹噹的“現代化”。

這是風箱。打鐵的人,現在還在用。過去家家離不開它。

這隻鏽透了的暖壺殼,真的是有些年載了。那時候,小青年結婚,是一準要配上兩把新暖壺的。這些老物件,能夠蒐集出來,也不容易。一個鎮,能辦一個民俗館,能讓後來的人記住這些老物件,也算是功得無量。祝這個鎮的民俗館早日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