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拚命干多少活都是徒勞


有人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那麼通常哪兒也去不了。旨在強調合適的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條,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總是有人取道捷徑、直搗黃龍,也有人曲折迂迴、墮人迷宮,而職業規劃也許就是幫助我們到達羅馬的最好工具。

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拼命幹多少活都是徒勞

職場人士做好職業規劃需要具備兩點:一是企業要有職業發展通路、任職資格/技術等級體系等相對成熟的人才管理機制,這是員工職業發展的基礎;二是員工個人要有職業目標和規劃意識。本篇就如何做好個人職業規劃進行闡述,美國商圈神話人物比爾拉福的案例,也許會讓你對職業規劃有初步的認識,他的成功與當初清晰的職業定位、步驟合理的職業規劃、堅持不懈的行動努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如何來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做合適的職業規劃呢?大概有以下幾個步驟:

1、自我探索

“定位”的概念在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是合適的卡位,所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想要找到合適的職業定位,前提是要了解自己。自我評估一般包括興趣、性格、價值觀和能力四個方面,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自我反省、他人評價等多種方式,相對全面正確的認識自我;目前比較常用的測評工具包括:興趣——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性格——MBTI職業傾向測試、價值觀——舒伯的價值觀測試、能力——優勢能力分析等方法,均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在職業決策時少走彎路。

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拼命幹多少活都是徒勞

2、職業評估

職業評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瞭解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具體信息,幫助我們確定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二是瞭解崗位的任職資格,幫助我們清楚如何能夠勝任它。

從大的方面來說,制定職業規劃,我們需要了解企業所處行業、發展規模、文化氛圍、組織結構、人員構成等信息;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崗位職責、任職資格、工作環境、薪酬福利、個人發展等相關信息,只有信息瞭解的充分和全面,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職業評估,幫助我們做出相對客觀和正確的選擇。

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拼命幹多少活都是徒勞

3、職業規劃

選定職業目標後,還要考慮向哪一條路線發展,是專業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就拿編者往期參與的銀行職業發展項目來說,同樣是櫃員崗位,可以選擇走專業技術路線:從初級櫃員到中級、高級甚至是資深級,在櫃員這一崗位上做深做精;也可以選擇走管理路線,從初級櫃員發展到一定程度,在企業有相應管理崗位需求的前提下,轉向會計主管,再轉向行助、支行行長等。

當然,走哪條路只是個大的方向和基礎,還應根據自己的最終職業目標,制定我們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職業規劃。選擇自己合適的發展規劃,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個人發展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拼命幹多少活都是徒勞

4、行動計劃

想的再多、規劃做的再好,沒有具體的行動,仍然是“紙上談兵”,職業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行動計劃包括達成職業目標所需要的所有行動,比如需要接受的培訓、需要學習的知識、需要積累的經驗、需要建立的人際網絡、需要獲取的信息、需要具備的技能等等;職業規劃可不是不成不變的,在我們每一次的職業探索行動中都可以不斷釐清自己的職業期望和目標,不斷修正我們的職業目標和方向,確保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職業生涯的發展有如爬樹一樣,一旦發現樹上所結的果實並非自己所需或上面的枝幹已經腐朽時,唯一的選擇就是退下來,換一棵樹或者朝另一個方向繼續爬,那麼在舊樹幹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來的難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觀望,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曾經有朋友問我,職業規劃有用嗎?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走一步算一步不是也蠻好?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曾經有過懷疑,但師姐的話應該做了很好的解釋,她說:職業規劃就像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繪的過程,如果你不做職業規劃,那麼在你面前的永遠是一張白紙;如果做了職業規劃,那之後的路就是塗塗改改的過程了。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員工解決當前求職、就業或者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幫助明確職業定位及未來可能的事業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的職業發展,作為HR從業者或者諮詢顧問來說,職業規劃的基礎知識也許會給您提供一種思考維度,幫助我們將員工職業發展體系更好落地、制度不再束之高閣,讓員工IDP發展計劃更接地氣。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