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掌握分類結構法,讓文章更具層次

文章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有了充實感人的內容,再配以完整巧妙的結構,文章就顯得更加完美。

“分類結構法”是努力使文章達到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的方法。具體而言,“分類結構法”就是如何安排作文主體的層次和內容的具體作法。分類,即按一定的標準,把主體部分的寫作內容分成幾類,劃出層次,然後一層一層地去寫。這樣做可使文章的層次分明,內容全面而充實,從不同角度展開敘述,共同突出中心。 常見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寫作方法|掌握分類結構法,讓文章更具層次

一、按時間分類

把主體部分劃分成幾個段,一段一段地描述。

【例如】優秀作文《我的歡樂》這個題目,可以這樣結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歡樂。小時候,我的歡樂是一份涼爽爽的冰激凌……上學後,我的歡樂是一張獲得高分的成績單……現在,我的歡樂是……作文以“歡樂”為線索,貫穿不同時期的生活畫面,生動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心路成長的歷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按空間分類

主體部分按空間轉換的順序分出幾個“點”,然後一個點一個點地逐層描述,把不同處所中的不同事件或景物細緻地表現出來。

【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體部分主要寫了兩個處所,一個是百草園,一個是三味書屋,前後對照,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寫作方法|掌握分類結構法,讓文章更具層次

三、按內容分類

主體部分打破時間、空間順序,只從內容的表達上來分類,然後逐層描述。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作者把春景分為五類,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後層層描寫,用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春天的特點。

運用“分類結構法”時,在書寫上常有三種形式:

1、給每一層加個小標題,如前面提到的那篇考場作文主體部分依次以“酸”、“甜”、“苦”、“辣”為小標題,內容十分明確。

2、在每一層前加一、二、三這樣的序號以顯示不同的層次。

3、各層之間無明顯的標記,只在每層的開頭一句中使用帶有明顯標誌色彩的詞語,以顯示不同的層次。

【例如】滿分作文《你還會浮躁嗎?》,小作者用了三個小排段:“你還會浮躁嗎?在那大自然的懷抱中。……”“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邁的詩詞裡。……”“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歷史的年輪裡。……”把“你還會浮躁嗎?”作為每段的領起句,主線突出,引領讀者步步進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謂構思清晰、精巧。

寫作方法|掌握分類結構法,讓文章更具層次

總之,考場作文的結構,宜簡明不宜繁雜,“分類結構法”正體現了這一點,同時它表達有力,抒情色彩較濃厚且不易跑題,好用,有用,備受閱卷老師的青睞。當然,其不易之處是要找到三個以上表面內容不同,但有內在聯繫的角度和材料。同時也要有較紮實的語言功底。應注意的問題是,分類也不宜太多(三至五個為宜),語言上不要泛泛而談,要有一定的描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