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爲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閒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係。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可見,酒很早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麼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幹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亂世喝酒,盛世喝茶。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中國古代經常處於戰亂年代,人們長期惶惶不可終日,為了對付長期的心理高壓,人們用結拜與喝酒的方式壯膽,於是酒漸漸與人際關係聯繫到了一起,慢慢變成了人們口中所謂的交情,開始的時候酒桌上是豪邁,是摧城拔寨前的不懼生死,延續到了和平年代就漸漸變得畸形了,於是後來喝酒好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都錯誤地把一起喝酒和交情劃上了等號,不喝就是不仗義,這也是酒桌文化最遭人反感的一點,而且很多文化層次不高的成年人的堅信不喝酒在中國就辦不了事,所以給他們的子女灌輸了同樣的思想,這一點更可悲。事實卻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在任何場合都能從容應對,而那些擁護酒桌文化的人,很大一部分把自身思維侷限性導致的個人發展上的困難誤以為不能喝酒社交導致的困難,這是思維嚴重的侷限性,是不諳社會運行規律的表現。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當代勸酒文化是傳統社會酒文化的變體,是強制性的政治行為內化到普通大眾心中的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這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或曰一種政治。只要酒的“政治液體”身份還在,酒桌的“權力場”還未消除,敬酒勸酒的習俗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酒桌上為何要把對方灌倒,中國酒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