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熊愛民是怎麼從「門外漢」做到養雞「女狀元」的?

據宣城日報報道, 走進位於宣州區楊柳鎮新龍村天龍湖的家庭農場,這裡青松翠竹、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竹林裡雞正在覓食,遠處松樹林中,幾隻公雞飛到樹幹上不停打鳴。佔地300多畝的林地遠離村莊,是得天獨厚的生態土雞散養地。農場主人是宣城市新龍山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熊愛民,原來只是一位地地道道地普通農民。8年來,她憑藉自己的韌勁和進取精神,從“門外漢”到養雞“女狀元”,從普通農民到宣城市第四屆人大代表,成就了一段有聲有色的致富傳奇,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完美轉變。

巾幗不讓鬚眉|熊愛民是怎麼從“門外漢”做到養雞“女狀元”的?

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熊愛民回到自己的家鄉,承包了300多畝新龍村老林場,創建了“天龍湖家庭農場”,開展林下生態土雞飼養、土雞及雞蛋銷售。當時的山場道路不通,雜草叢生。但熊愛民不怕辛苦,說幹就幹,用三輪車一車一車地把原料運上山,蓋好了雞舍,開始了養殖。

養殖的道路很艱難。熊愛民回憶起有一天下大雨,山上電線老化、電壓不穩,當晚停了電。第二天到雞舍她發現,小雞仔因受到驚嚇壓在一起,兩個雞舍1600只小雞死亡。“看到雞仔倒在籠裡,我當時就哭了。”自此,只要下雨,熊愛民就睡不好覺。

熊愛民一邊養殖,一邊摸索學習養殖技術,逐漸掌握了過硬的土雞養殖方法。為保證天龍湖土雞質量,熊愛民嚴格實行標準化養殖,通過設置相應的消毒、無害化處理設施,為雞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溫度、衛生等條件,並建立全面的生產記錄檔案,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

巾幗不讓鬚眉|熊愛民是怎麼從“門外漢”做到養雞“女狀元”的?

在事業走上正軌之際,熊愛民還不忘鄉親們。2015年,熊愛民牽頭成立“宣城市新龍山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105位農戶抱團發展,其中貧困戶12戶。合作社按照“農場+農戶+合作社”模式發展,採用統一的養殖標準,共同壯大“天龍湖”品牌。熊愛民把自己多年學習研究掌握的家禽養殖方法和技術,無償提供給農戶,幫助農戶解決家禽養殖中遇到的技術瓶頸。熊文彪等合作社農戶紛紛表示,雖然散養雞條件嚴苛,但跟著熊愛民,不愁質量更不愁銷路。

巾幗不讓鬚眉|熊愛民是怎麼從“門外漢”做到養雞“女狀元”的?

目前,合作社生產銷售的“天龍湖”牌土雞、土雞蛋已被認證為國家“綠色產品”。2017年,熊愛民天龍湖家庭農場散養土雞達40000只,合作社的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利潤700多萬元。熊愛民先後被評為“宣城市十佳創業女性”、“宣城市創業之星”。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讓熊愛民感到振奮。熊愛民說,她會緊緊抓住新時代發展的契機,努力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吸收周邊更多的農戶就業,和他們一起享受奮鬥的幸福。

巾幗不讓鬚眉|熊愛民是怎麼從“門外漢”做到養雞“女狀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