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內蒙古是中國力量的福地

2017年7月30日,內蒙古朱日閱兵,中國力量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完成集結,他們用一場震撼閱兵向世界宣誓中國捍衛和平的決心,內蒙古成為世界的焦點。

事實上,不僅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軍事訓練基地朱日和位於內蒙古,內蒙古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福地。

曾有媒體盤點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為科技成果發過的8次賀電,其中航天事業就有6次。而這些飛行器,大多是在內蒙古起落的。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這裡是神舟飛船起落的地方

飛船從內蒙古升空,航天員在內蒙古著陸,這是偉大祖國賦予內蒙古無上光榮的責任。

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主著陸場,就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神舟系列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都是從東風航天城發射升空的。這裡書寫了許多箇中國第一:中國的第一枚地對地導彈、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神舟系列的11艘飛船、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我國首顆微重力試驗衛星實踐十號,都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

從人造衛星到神舟飛船到空間站前期探索再到探月工程,茫茫戈壁、蒼蒼草原,訴說著祖國北疆內蒙古對中國力量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從歷史走向未來的空天擔當

回望歷史,60年前,1958年,額濟納旗三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旗政府機關為基地建設讓地搬遷,他們趕著7萬多頭牲畜,輾轉8年3易旗政府所在地,才再次找到合適的居住地。他們與科技人員親如一家、守望相助,在大漠戈壁中,建起了中國第一個導彈衛星試驗基地。

回望歷史,26年前,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1999年,作為載人航天七大系統之一的重要力量——著陸場站大部隊進駐內蒙古場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僅僅4個月,便在內蒙古大草原腹地建成了中國自己的載人飛船迴歸港。此後,這片草原捷報頻傳。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回望歷史,1965年,按照國防建設的部署,中國航天科工六院遷到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70年,航天六院研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作為我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生產基地,航天六院研製出多型號戰略戰術及宇航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為中國航天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內蒙古,一直是我國國防建設和國防武器裝備的中堅力量,是我國飛天夢的參與者、守護者和守望者。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我國的載人航天主著陸場所在地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蒙古語翻譯成漢語,就是平安、吉祥。守望飛天夢,內蒙古,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平安良港、吉祥福地。

蒙古馬精神與載人航天精神的激情碰撞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白玉剛部長作為報告會主持人,充滿感情、擲地有聲的講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當他深情講到:“2500萬草原兒女,永遠做中國航天人最友好、最可靠的朋友!”時,報告團成員也不禁潸然淚下。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劉洋更是動情地說:“這裡雖然不是我們工作的地方,但卻是我們航天員的家,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日日夜夜思念的地方,我們每一名航天員都特別渴望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從這裡出征、在這裡返回。內蒙人民為祖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我們來到這裡,是一次回饋之旅、感恩之旅,我們要從這裡汲取新的力量,把“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帶回航天城。我們整裝待發、非常期待再一次來到我們的出征地,與內蒙古人民一起起手並肩,把我國的航天事業推向新高度,把內蒙古建設得更加美好!”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鄧清明不禁感慨:“今年是東風航天城建場60週年,1958年,為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航天發射場,內蒙古額濟納旗把最好的草場、最好的水源地讓給航天事業,牧民們八年顛簸、三易旗址的感人事蹟,譜寫了一曲流傳至今的歷史佳話。”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報告會結束後,500名高校學子久久不遠離去,劉洋.鄧清明與大家合影留念,學生們一致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蒙古馬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力量的福地,神舟飛船在這裡起飛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