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動力」北京中考:思想品德時隔20年返考場

昨天,中考進入第二天,英語、思想品德、物理開考。其中,思想品德是最近20年來首次“返場”,改革開放四十年、黨的十九大、國歌法、京津冀等熱點進入思想品德試卷。教師感慨,思想品德重返中考,死記硬背的試題少了,關注現實的試題多了。

“考試裡的話題都挺時髦的。黨的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四十年,這些都在試題裡出現了。”一位考生回憶,“也有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魯班鎖、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都有考到。”

與語文卷、英語卷類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成為思想品德試卷的主角之一。一位考生說:“有一道題是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為話題。”“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致廣大市民一封信”“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特種郵票”等“北京特色”也出現在試題中。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政治是北京中考科目,當年考生靠背誦就有機會拿到高分甚至滿分。後來,政治科目退出,時隔近20年,再次迴歸,科目名稱已改為思想品德,試題也更具開放性。考場外,不少考生與同學、家長聊起思想品德試卷中出現的有趣題目。“有一道題是說學校準備修建文化牆,給了兩張圖片,一幅是見賢思齊,一幅是一諾千金,讓任選其一推薦給學校並寫出推薦理由”“共享單車據為己有的行為,要用法律知識分析”“機器人能不能完全取代老師也是一個議題”……

西城區教師研修學院高級教師蔣鳳分析,時代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學科的重要特徵,而不是死記硬背。今年試卷中第26題選取了改革開放的熱點話題,通過經濟總量變化的示意圖和文字呈現的高鐵運速、互聯網購票和“老理兒”,把春運中的百姓生活和國家的改革開放熱點話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歸納改革開放發生的變化的同時,探究其原因以及積極影響。試題還通過設置情景,考查學生對學科觀點的理解力、分析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一道題是讓圍繞感悟民族精神為題發言。學生可以從‘為英烈站崗’的活動中感悟民族精神,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分析;也可以從看到浮雕內容的思考,今天的青年人應該如何承擔責任使命的角度去分析;還可從英烈保護法的角度分析等等。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相關新聞

京劇劇目翻譯進入英語作文

今年中考英語卷的作文題採取“二選一”模式,分值從去年的15分降為10分,要求考生任選一題,根據中文和英文提示,完成一篇不少於50詞的文段寫作。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孫鐵玲分析,兩個寫作任務鼓勵考生展現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題目一,考生將有意識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京劇,增強民族自信。題目二引導考生從我做起,增強勤儉節約意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