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幸福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新生活

一年來,太原市堅持以習近平扶貧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第一民生和頭號工程,聚焦深度貧困,突出問題導向,舉全市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在新時代的領路人的精神指引下,市委市政府苦志勞筋,福惠民生。著眼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舊邦新命,克難前行,從而取得了首戰首勝和再戰再勝的階段性成果。2017 年,婁煩縣在全省3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成效考核中排名第八,綜合評價好,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陽曲縣在全省22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成效考核排名第一,綜合評價好。婁煩、陽曲縣都獲得了全省通報表揚和資金獎勵。

這一篇篇寫在田野上的傑作,其“挪窮窩、拔窮根、植幸福”的過程,凝結了市縣黨委政府、農委及相關部門和所有參與者的幾多智慧、心血、汗水。在這耕耘與收穫相伴的過程中,留下了他們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連續報道,對這片古老而貧瘠的土地上煥發出的新活力作一番探尋,以使我們在築夢中國的奮鬥之路上更好地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難挽光陰彈指過,永葆初心繫民生。

還未進入易地搬遷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嶄新的磚牆上龍飛鳳舞的幾個殷紅大字:“大盂鎮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進入大門緩緩向前,兩幢寬敞明亮的6層單元樓赫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在兩幢單元樓中間是一幢2層配套樓,翻修平整的空地上,工人們正辛勤工作著,完善著小區最後的配套設施。小區總建築面積為6046.42平方米,地塊容積率為0.90,地塊建築密度為20.61%,綠地率30%。雖然整個小區面積不大,但帶給人一種簡單溫馨的感覺。

新居環境:美好宜人

進入小區1號樓1單元302室,寬敞明亮的客廳、乾淨整潔的臥室,衛生間裡安裝了抽水馬桶和淋浴器、廚房裡用上了天然氣……一系列的改變讓原本一年到頭處在煙熏火燎的土坯屋、破窯洞的大盂村貧困戶榮建國如獲新生。和所有分到新房的貧困戶一樣,他不用再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迫,也因為小區便捷的地理位置,無需再承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

“電費是按照國家的優惠政策收費,水是村裡的自採水,一般也不收費,這個月底,等工人都撤走了,村民就能入住了。”小區的工地負責人表示,在優惠政策中,享有異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貧困戶,每家每戶需繳的費用不超萬元,這大大降低了村民的居住成本。

大盂村的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項目僅僅是整個陽曲縣、乃至太原市的小小縮影。

2017年6月23日,習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要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問題。要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要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地區的群眾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對生態環境脆弱的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群眾增加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對因病致貧群眾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按照省扶貧辦的安排部署,太原市已對易地移民搬遷對象進行了再核查、再核准。“十三五”期間全市確定易地搬遷共3462戶87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71戶5496人,同步搬遷戶1391戶3294人),比2016年核定的7095人增加了1695人,其中婁煩縣增加了2041人,陽曲縣減少了346人,已全面完成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線上標註錄入工作,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線上準確無誤,線下真實可靠。把移民搬遷的重點放在土地增減掛鉤、住新拆舊、後續產業發展等方面。婁煩縣回購存量房408套,撥付資金1695.2萬元,已搬遷入住105戶、305人;4個集中建房安置點進展順利,西溝村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完工,2017年年底前搬遷對象可全部入住。陽曲縣11個集中安置點中10個安置點已經全部完工,搬遷戶陸續搬遷入住,2018年6月底將實現90%以上搬遷對象入住。

目前, 婁煩縣2016、2017年4個集中新建安置點涉及318戶677人,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加緊分房到戶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回購存量房已分房到戶406套,涉及663戶1853人。已完成投資1.3億,佔省下達投資計劃的138%。

陽曲縣11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項目共完成投資2.4億元,佔總投資的97.5%,佔總建房和配套設施補助資金的189.2%。目前,縣城集中安置點,泥屯鎮鎮區、楊家井、大盂鎮、大漢村、鄯都村、水頭村、賈莊村、六固村、掃峪村10個集中安置點工程已完工,正在完善綠化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安塘村集中安置點主體建設已經完工,正在做室內工程和配套基礎設施。

配套設施:方便快捷

大盂鎮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距陽曲縣大盂工業園區、大盂中學、大盂小學、大盂衛生院、大盂鎮集都在0.5公里以內,就業、上學、看病、購物、交通十分方便。走出小區,順著公路行駛一二百米,朗朗書聲破空傳來,很快就到達了陽曲縣首邑學校。

陽曲縣首邑學校是今年縣委縣政府按照習總書記“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思路,為確保讓鄉村建檔立卡戶子女能夠接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實現“十三五”期間“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目標,保障陽曲縣農村貧困人口享受義務教育,以現大盂中學為基礎籌建的一所佔地約70畝,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的公辦完全免費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

“縣裡所有貧困戶的孩子在這裡讀書,吃住都是免費的。易地搬遷的貧困戶村民也能夠在這裡工作,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走進校園,偌大的操場、嶄新的教學樓讓人眼前一亮,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嬉戲的身影,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是繪就了一幅爛漫純真的美好畫卷。

“以前就是家裡種點地,賺不了多少錢,現在在學校每月能賺900,也不用像原來那樣整天風吹日曬了。”趙建梅和大多數貧困戶一樣,曾經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務農種地,完全靠天吃飯。自從享受了國家的異地扶貧搬遷政策後,趙建梅的生活水平有所好轉。

2017年,陽曲縣在精準識別搬遷對象的基礎上,制定了《陽曲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模和年度實施計劃,進一步壓實了責任,細化了目標任務。易地搬遷11個集中安置點堅持“五不選六靠攏”原則,即: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不選,無發展後勁的不選,基礎設施改善難的也不選,就醫、就學不方便和群眾不滿意的還不選;堅持向旅遊交通環線、產業聚集區、工業園區、縣城規劃區和鄉鎮所在地、中心村靠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把大漢村、安塘村、水頭村、鄯都村、賈莊村、六固村、掃峪村7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示範村,統一規劃,統一佈局,統一建設。各鄉鎮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分別制定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計劃和實施方案,按照“規劃先行、快速推進、確保質量”的要求,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確保“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對於搬遷的貧困戶,陽曲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搬遷對象後續幫扶產業。他們超前規劃產業項目,按照“搬遷跟著規劃走,產業跟著搬遷建”的原則,安置點設到哪,產業就跟到哪。目前共培訓搬遷戶1200餘人次,培訓內容涉及農村政策知識、種養殖技能、就業創業技能,努力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人掌握一到兩項實用技能,做到持證就業;通過就業獎補資金,引導和鼓勵有勞動能力、有外出就業意願的搬遷戶走出去、闖市場,創品牌、穩增收。積極探索舊村、舊房開發利用,增加土地收益。對整村搬遷後的房屋、土地進行鄉村旅遊開發,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設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實行社會保障兜底,解決特困群眾搬遷後的生活問題。

考核標準:嚴謹規範

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進度和工程質量,陽曲縣縣委書記、縣長率先研究規劃,召集召開各類建設性會議,為易地扶貧搬遷工項目持航把脈;分管領導、分包領導經常性深入施工現場實地查看,蹲點解決問題,有效指導工程建設。

縣、鄉、村和施工建設單位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易地搬遷戰,每週通報工程進度;縣委督查室定期開展督查調研。進入易地搬遷分房領鑰匙階段,陽曲縣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分配安置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時間要求、規範了操作流程和宅基地騰退獎勵等辦法。同時,把易地搬遷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績效管理考核,實行月排名、季考核、年淘汰制度,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追責,確保今年完工。

並且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基礎,結合農村危房和土窯洞改造,陽曲縣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陽曲縣易地扶貧搬遷實施細則》,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的自然村實施整村搬遷,包括安塘、賈莊、鄯都3個村;對居住條件存在安全隱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易地搬遷,涉及10個鄉鎮85個行政村。2016年,通過個人申請、信息比對、村內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定等程序,確定易地搬遷人口1374戶3516人,今年,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核准工作方案》要求,全縣核減搬遷人口346人。最終確定全縣“十三五”易地搬遷對象1257戶31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3戶2475人,同步搬遷戶284戶695人。在此基礎上,健全了一戶一檔基礎資料,做到了戶有明白卡、村有花名冊、鄉鎮有檔案、縣級有臺賬。

在易地扶貧搬遷的過程中,安置方式是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陽曲縣多次組織縣鄉村幹部,深入農戶家中進行調查摸底,在充分了解群眾搬遷意願、安置方式、安置地點、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確定了縣鄉村三級梯度四種安置方式。對有勞動能力,願意外出務工就業的516戶1395人集中安置到縣城;對無勞動能力,無兒女的五保戶22戶22人,實行鄉鎮中心敬老院集中安置;對無離鄉意願,想在當地發展產業的710戶1728人,實行中心村就近集中安置;對想投親靠友的9戶25人,進行自主分散安置,確保搬遷群眾既能符合政策規定、又能滿足住房需求。

“榮建國的家裡有兩口人,本來按照政策規定應該給他分一個50平米的房子,給他分這戶72平米的,是因為他的關係共享人,也就是他家的親戚會另外給他出錢,買下這個房子,多出的平米會以市場價來支付。”大盂鎮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工地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定一口人不能超過25平米的政策優惠,但在實際交房過程中,也因為人們的實際需求,如果有人想要大一點的房子,可以由親屬幫忙額外以市場價購買。

同時,為了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陽曲縣堅持“五條線”不動搖。一是通過易地搬遷整改回頭看和搬遷對象核准工作,嚴格剔除不符合條件的搬遷戶,使真正符合條件的群眾搬遷,守住搬遷對象精準的界線;二是堅持“保障基本、安全適用”原則,合理設計搬遷戶住房戶型,守住住房面積的標線。全縣在實施搬遷過程中,嚴格控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25平米、平川鄉鎮院落戶均宅基地不超3分、山區鄉鎮院落宅基地不超4分標準。三是統籌整合各項資金,守住搬遷不舉債底線。通過統籌整合相關財政資金947萬元,解決11個安置點徵地補償費用和縣城安置點電力設施改造;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對安置點水電路網、村民之家、養老公寓等配套設施的投入力度,積極申請政府債券資金用於彌補資金缺口。通過多種措施,降低搬遷戶自籌金額,確保搬遷戶不舉債搬遷。四是落實“四制”要求,守住項目規範管理的紅線。陽曲縣脫貧攻堅領導組多次開會強調有搬遷任務的6個鄉鎮要嚴格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規定,並對項目手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鄉鎮及時通報,限期整改;五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守住資金安全高壓線。全縣易地扶貧資金管理,嚴格執行臺賬制度,實行專戶專賬管理,堅持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安全。

未來,太原市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定信心、砥礪前行,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各項政策、各項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搬得出、穩得住、可脫貧、能致富”,為老百姓開拓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