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引言

大家談論起茶葉,一般都會說綠茶不發酵、烏龍茶半發酵、紅茶全發酵,這裡的“發酵”和我們平時做麵包的麵粉的發酵、釀酒和釀醋的“發酵”是一回事嗎?先說答案,不一樣,食品的發酵一般是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分解氧化過程,而茶葉的發酵主要是生物酶參與的酶促氧化過程。

1

其他食品發酵

發酵食品是指人們利用有益微生物(最常用的有酵母菌、麴黴以及細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黃短桿菌、棒狀桿菌等)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如酸奶、酒釀、泡菜、醬油、食醋、啤酒、葡萄酒、味精等。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通常,食品中的發酵一般是將原料降解成氧化產物,微生物作用製成的食品通常有以下5類:酒精飲料、乳製品、豆製品、發酵蔬菜和調味品。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2

茶葉的“發酵”

而作為茶葉,茶鮮葉由一系列的細胞組成,在茶葉的細胞裡,茶多酚、兒茶素類存在於細胞液泡中,而氧化酶主要則存在於細胞器上,而非存在於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細胞破損,讓氧化酶和多酚類物質接觸,方能進行酶促氧化。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一般茶葉加工過程中有“揉捻”工序,除了細胞破碎,能增加茶味,更重要的是方便生物酶和多酚物質見面。綠茶在揉捻之前有高溫殺青,首先把生物酶的活性殺死了,後續揉捻後,多酚類物質也不再氧化,因此稱綠茶“不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白茶由於不炒不揉,細胞破碎很少,因此主要是多酚物質的自然氧化,但時間拖得非常久,因此白茶稱為“微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黃茶各地做法不一,有些地方殺青後“悶黃”有些地方揉捻完之後“悶黃”、有些地方乾燥中“悶黃”,基本都屬於加溫氧化多酚類物質,因此黃茶稱為“輕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烏龍茶由於“搖青”、“晾青”工序,細胞有一定的破碎度,在機械能的作用下,酶促氧化劇烈,形成“三紅七綠、綠葉紅鑲邊”,因此烏龍茶稱為“半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紅茶“揉捻”後使多酚類物質和生物酶充分接觸氧化,氧化適度以後高溫殺死酶的活性,固定品質,因此紅茶稱為“全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黑茶主要是使用黑毛茶(綠茶)加溼、加溫進行快速氧化,有麴黴等微生物參與,這個過程和其他食品發酵有點類似,因此稱黑茶為“後發酵”。

納尼,茶葉的發酵是這樣的

·END·

文 / 茶研客

圖 / 茶研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