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2017年度其他古生物學重要進展

專家解讀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1.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

新發現的滑翔動物屬於哺乳形類動物基幹支系,是現代哺乳動物的祖先類群,也是所有哺乳動物漫長演化歷程中已知系統位置最為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動物。這表明,滑翔功能和運動行為,在遠古哺乳動物祖先類型就曾經演化出現。

2.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

在我國陝南發現的毫米級球囊型動物化石——冠狀皺囊蟲,填補了原始後口動物的化石實證與分子進化鍾預測的起源時間之間的鴻溝。皺囊蟲代表著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後口動物,或代表基礎動物與後口動物之間的珍稀過渡類群。

3.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

地質時期的細菌和古菌等微生物很難開展研究,而它們記錄的古氣候古環境信息更難識別。這項研究發現地質微生物不僅能夠識別2.52億年前引起最大生物滅絕的惡劣古海洋環境,而且能夠識別最近35萬年以來陸地發生的大幹旱事件。

4.1.3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

在河北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反鳥類多齒脛羽鳥,其尾骨與現代鳥類相似,但尾羽並非扇狀,據此提出“犁狀尾綜骨與扇狀尾羽在早期鳥類中相互獨立”的假設,挑戰了此前長期佔主流的學術觀點。

5.解密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

我國新疆塔城和美國紐約州的樹木化石材料是地球上最古老樹木的硅化保存化石,研究人員首次識別出了世界上最古老樹木的內部解剖結構特徵,併為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方式建立了理論模型。

6.緬甸琥珀中隱翅蟲化石揭示白堊紀蘑菇多樣性及最早的社會性寄生

通過對一億年前緬甸琥珀中昆蟲和蘑菇的研究,揭示白堊紀蘑菇多樣性和社會性寄生現象。不僅發現了多種罕見的蘑菇化石,直接證明傘菌的多樣性,還將蘑菇演化歷史推前2500萬年。

7.晚二疊世木材蛀孔展示了一個複雜的生態關係網絡

研究發現了晚二疊世蛀木甲蟲在松柏類植物莖幹中高度複雜化的蛀孔構造、蛀木甲蟲特殊的取食行為和發育過程中顯著的食性轉變現象。該研究為探索昆蟲的社會化和“農業化”現象的起源提供了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