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稱不會離開谷歌」出席美國國會聽證,AI要以人爲本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新智元報道

【新智元導讀】李飛飛是否離職谷歌這件事在昨天引發了不少關注。谷歌正式回應新智元:李飛飛不會離開,假新聞是對其個人形象的詆譭。6月26日,李飛飛作為首位華人AI科學家出席了國會聽證,強調發展以人為本的AI。昨天在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上,李飛飛的主旨演講也體現了她的AI人本關懷。目前,她還和斯坦福的學生和同事們正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致力於提升實際環境中的醫護質量。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昨天,李飛飛現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儀式,作為谷歌AI中國中心負責人發表致辭。同期舉行的還有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谷歌AI總負責人Jeff Dean等22位頂級研究者齊聚清華,分享他們的研究進展。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李飛飛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儀式上致辭

無論是對於清華還是谷歌,以及李飛飛本人,這都是一場重要的活動。2017年12月,李飛飛在谷歌上海開發者大會宣佈,谷歌將在中國成立AI中心,由她和李佳共同領導。

在中國成立AI研究中心,是李飛飛自加入谷歌後便一直在積極推動的事情。中心側重AI基礎研究,期待與中國最聰明的AI研究人員合作,為更廣大的學生及研究人員提供高質量 AI 及機器學習的教育支持。

現在,6個月的時間過去,谷歌AI中國中心的研發隊伍在穩步壯大,也正在與北大、清華、中科大、中科院等一流院校及研究機構探索建立合作。這次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更是一場集中的展示,將谷歌AI帶入中國,聚焦基礎研究和AI發展遠景。

然而,一則突如其來的假消息,卻吸引了更多媒體的目光。

驚現離職假新聞,谷歌官方:不會離職

昨天,Business Insider赫然報道:李飛飛可能因軍事合同離職谷歌。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文章“爆料”:李飛飛被捲入了谷歌內部抵制武器開發的事件中;一封洩露的內部郵件表示,相比武器開發本身,李飛飛更關心谷歌的PR形象,也因此遭到了公司內外的批評;李飛飛是以學術休假的方式加入谷歌,她最終將在2018年下半年的某個時間點回到斯坦福。

對此,谷歌官方的回應是:

“飛飛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能領導者。未來,她計劃長期繼續在Google Cloud工作,不過當她在斯坦福大學的休假結束後,她花在谷歌的時間將會減少。飛飛帶領Google Cloud AI保持著強勁的優勢。事實上,自從幾個月前推出以來,已經有超過1.5萬名用戶註冊了 Cloud AutoML 產品。”

新智元從谷歌官方得到的信息是:

李飛飛教授會留在谷歌,當她的學術休假到期以後,她也會留在谷歌,不同的只是時間分配的問題。實際上,飛飛教授在現在休學術假期間也會每週回到斯坦福與學生討論課題進行研究,並繼續指導授課。


李飛飛教授長期以來推廣AI,強調AI的普世價值,積極推動AI研究的多樣性與包容。從年初出席達沃斯論壇、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到前天作為歷史上第一位華人AI科學家出席國會聽證,飛飛教授一直致力於推動AI研究為人類社會造福,以及AI研究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此外,飛飛教授還積極呼籲,美國政府改變針對移民的態度,讓AI研究真正沒有國界。


最後,關於洩漏的郵件,飛飛教授的郵件是教育銷售的同事避免造成誤會,避免有些人是看到和政府合作,就立即聯繫到“傷人武器”,忽略AI可以用於拯救生命、搶險救災等對人類有益的貢獻。谷歌雲CEO Diane Greene在她事後的官方博客裡也專門強調了以飛飛教授為首的“AI研究者們對谷歌AI倫理原則的”推動和貢獻。飛飛教授的工作一直遵循長期以來的宗旨,那就是AI要造福全人類。

成為首位出席美國國會聽證的華人AI科學家,強調AI以人為本

就在來北京參加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的兩天前,李飛飛以AI4ALL聯合創始人的身份,登上國會山,在美國眾議院研究與技術小組委員會和能源小組委員會面發表了講話。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李飛飛出席國會聽證,她也是首位出席國會聽證的華人AI科學家

這場聽證會的主題是《人工智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其舉辦目的是為了促進美國AI的發展,以及更好的瞭解AI。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出席國會聽證的 華 人 女性AI科學家,李飛飛闡述了開發以人為本的AI的重要性。

李飛飛表示,人工智能受人啟發、由人創造,最重要的是,它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會產生切實的影響。我們必須時刻考慮AI的潛在影響,並以此為指導原則來開發AI。AI的研發倫理應該得到重視,政府、產業和學術界需要攜起手來,增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朝這個目標進發。

現在大家看到了AI取代工作的可能性,確實如此,AI將會影響並改變某些工作的性質。但李飛飛強調,也不能忽視由此帶來的積極影響,比如在健康醫療領域,AI能夠輔助醫護人員,進行更高效的護理。AI技術也能在搶險救災這些對於人類來說特別危險的任務中發揮巨大的應用價值。

機器的價值觀是人類價值觀的體現,但目前AI領域裡卻缺乏包容和多樣性。李飛飛呼籲,要加大STEM教育力度,積極引導高中生參與AI研究,這些年輕的創造力和思維將帶給人無限驚喜。

AI沒有國界,AI的福祉亦無邊界,這是李飛飛的一貫主張。值得一提的是,在答辯環節,有個國會議員問李飛飛,他注意到很多AI研究論文的作者都是移民,如果不是當初的開放移民政策,美國不會有今天這樣強大。他還呼籲政府改變移民政策,讓科學真正沒有國界。

李飛飛清華最新演講: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提供醫療環境智能

從五六年前,AI還遠遠沒有如今這樣火熱的時候,李飛飛就開始了在AI醫療健康方面的探索,這也是一貫側重基礎研究的她在應用方面邁出的一步。

健康醫療關乎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包括中美在內,任何國家政府每年都會在這裡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如今,AI已經開始影響醫療領域,包括電子病例處理,醫學圖像和基因組學分析。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李飛飛在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主旨報告

以往的應對措施都是局部的,單獨的針對每一個問題,比如病患可能滾下床,就設置護欄,有感染的可能,就督促醫護人員使用消毒液……但是,這樣的方案無法擴展。

大約在5年前,李飛飛和她在斯坦福的學生和同事們從自動駕駛汽車中得到啟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收集各種數據,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並做出規劃,如果能把這種模式用於醫療當中,將AI置於環境裡,識別環境中所有人的行動,將打開一條不同的AI輔助醫療健康之路。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這也是她在清華-谷歌AI學術研討會分享的內容《AI輔助醫療空間裡的環境智能》(Towards ambient intelligence in AI-assisted healthcare spaces),李飛飛對“以人為本的AI”的最新實踐。

“環境智能無處不在,但人卻幾乎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房間裡的光線一樣。”

這項研究的關鍵,是對人類行為的視覺理解,也是計算機視覺的核心問題。

在演講中,李飛飛分三方面介紹了醫療環境智能:感知、人類行為識別和整個生態的構建。在感知方面,李飛飛介紹了他們AI輔助醫療空間的試點實施情況,使用深度和紅外傳感器採集數據,以及跨傳感器追蹤,將各種傳感器的數據彙集在一起整合出一個3D空間。有些時候只能在天花板安裝攝像頭,從上往下俯視,與YouTube視角很不一樣,對處理提出很大挑戰。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洗手檢測:超越了多個人類檢測員聯合監督的效果

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將ICU裡的所有行為都識別出來,關注視頻在時序空間上的數據,輔助醫護人員工作。

「李飞飞称不会离开谷歌」出席美国国会听证,AI要以人为本

此外,李飛飛還介紹了將醫療信息整合到更廣泛的臨床數據生態系統中的工作和未來方向。由於情況所迫,我們無法收集特定的醫療大數據,比如各種跌倒、受傷乃至死亡的圖像。因此,需要在無法得到大數據的前提下工作。目前,李飛飛和同事使用遷移學習,將醫療信息加入到YouTube視頻生成相關數據,取得了不錯的初步結果。

1、Business Insider報道: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future-of-google-chief-scientist-for-ai-uproar-military-contract-2018-6

2、國會聽證《人工智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https://science.house.gov/legislation/hearings/subcommittee-research-and-technology-and-subcommittee-energy-hearing-artificial

【加入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