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專業一點,我們深度解析一下小米的成功之路!

稍微專業一點,我們深度解析一下小米的成功之路!

失敗的經驗最有價值,但瞭解別人成功的路徑也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這一篇文章就從筆者真實的經歷探求一下小米手機成功的關鍵!

2011年,或者再早一年2010年,筆者買的第一步智能手機是中興手機,當時價格大概是999元,不到1000元,說實話,如果中興當時延著性價比的要求,堅定智能手機的發展之路,估計後來也就沒有小米的事情了。但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旁觀者想像的那樣。當時中興手機主要依靠電信運營商的渠道銷售手機,與終端用戶的直接接觸少,導致用戶與手機品牌之間沒有強關聯。甚至手機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興手機當時的策略沒有重視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呈現。

反觀小米,2010年,2011年正是傳統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移的窗口期,現實是,功能機依然佔據市場主體,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機出現,其對傳統手機的用戶體驗差異已經非常明顯。在這一窗口期,如果能看清楚,必然就會想清楚下一步的發展這路。但中興沒有看到潛在的風口,而風口被雷軍看到了。

幾個主要的觀點呈現如下:

1、互聯網已經開始向移動互聯網轉移或切入,智能機的功能體驗更強,功能更強大,傳統功能性手機的弱勢已經顯現。

2、功能機的主體功能和智能手機的價值尚在一個模糊認知階段,看清的就看清,看不清的就看不清,這就是所謂的前瞻性和先發性優勢開始出現的機會點。

3、互聯網在PC端一端獨大的情況下,開始出現了向手機端轉移的跡向。但對手機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認知尚處理模糊階段

4、移動互聯網的最大載體就是智能手機,沒有智能機,移動互聯網無以發展。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看所有的業內人士對這一載體轉移的認知是否清晰。

5、智能手機的價格依然偏高,旗艦機的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以當時消費者的普遍消費水平來看依然偏高。

6、小米手機以1999元的價格橫空出世,將智能機的價格從3000元直降1000元,無疑對市場形成一種巨大沖擊。

7、小米手機的定價顯現出,雷軍對中國消費水平和消費認知以及消費環境的清晰判斷。所以1000元的價格落差足以對市場形成潛在的巨大沖擊。

8、小米手機走的不是營銷致勝之路,而是走的產品致勝和性價比之路。筆者親身的體驗,當時老婆和我買的都是小米1代產品,後來給老丈母孃買的是紅米手機,本人後來又買過小米NOTE ,小米MAX手機,前後共買過大概5部小米系列的手機,事實上可以說是一個鐵桿的米粉。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為什麼會買這麼多小米系列的手機,因為我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消費者,錢不多,對產品又有較高的要求。

9、小米致勝一定不是靠飢餓營銷,那些所謂的專業人士把小米的成功定位於飢餓營銷,只能說明這些人的非專業和不靠譜。小米的成功絕對是因為把握了中國人的消費環境,消費心理和消費能力。

10、雷軍是低調的,一開始也許也並沒有對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看的太過清楚,但他至少看清楚了一點,那就是對中國人追求性價比的本質要求。別說品牌,別說面子,也別說高大上,這些對中國人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就是一點,用最低的價格買最好的東西。

稍微專業一點,我們深度解析一下小米的成功之路!

稍微專業一點,我們深度解析一下小米的成功之路!

稍微專業一點,我們深度解析一下小米的成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