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連跌10日,貶值的幕後推手有哪些?

人民币连跌10日,贬值的幕后推手有哪些?

中國上證綜指據今年最高點跌去了20%,已正式步入技術性熊市。而人民幣匯率下跌也讓不少投資者感到驚慌,這種不安的情緒似乎在不斷蔓延。

今日早間,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離岸人民幣匯率已連續下跌10個交易日,離/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雙雙跌破6.6關口,離岸人民幣匯率創下2017年12月20日以來新低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569,跌389點子,為去年12月25日以來低位,併為連續6日下跌,創去年1月9日以來最大跌幅

三十年的外匯資深人士Greg McKenna在給客戶的信中表示,“我不會去談論人民幣匯率多少,你們必須關注新興市場和人民幣。”

德意志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目前還不清楚人民幣下跌是否中國政府的意願。看起來央行願意讓人民幣變得靈活一些,但應該不會想看到大幅貶值,中國不會積極的將人民幣貶值,因作為貿易戰的武器,這也會傷害中國自己

美國宏觀政策智囊機構SGH Macro Advisors創始人兼總裁Sassan Ghahramani在客戶報告中稱,中國最高層首次專門研究中美關係的會議。中國官方已認定,美國7月6日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似已不可避免,因此會以關稅作出相應響應。

而據SGH的瞭解,中美兩國商務部沒有進行談判;另外,中方預計短期內人民幣會因貿易擔憂而貶值,中國央行也不會進一步增持美國國債,相反會“適當”減持

渣打香港全球研究部大中華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由於中美貿易摩擦陰霾持續,加上美元強勢,預期人民幣短期內依然弱勢,該行早前預測人民幣年底見6.18,不排除稍後會作調整。

他認為,人民幣貶值有助提高出口競爭力,但大幅貶值會加劇資金流出壓力,相信央行不希望動用外匯儲備應對貶值情況;而重啟逆週期因子,即透過調整中間價防止匯價大幅貶值的機會也不大,預計央行仍會容許人民幣匯率跟隨大圍走勢。

人民币连跌10日,贬值的幕后推手有哪些?

若貿易戰全面爆發,對美元有何影響?

荷蘭國際集團(ING)外匯策略師Viraj Patel表示,如果美國與中國和歐盟的緊張關係升級為一場全面爆發的貿易戰,那麼美元將面臨失去“避險”貨幣地位的風險。投資者可能開始質疑,如果關稅升級導致美國經濟前景惡化,美聯儲是否能夠如當前市場預期般在未來12個月加息3次,這幾乎肯定會對美元不利。

2018年迄今美元指數攀升約2.4%,美元已經較2月觸及的3年低點上漲約6%,並且在近期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獲得支撐。但這個漲勢是在此前12個月重挫約10%之後出現。對美元反彈以及關稅爭端的長期影響發出警告的不只ING。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外匯策略師Valentin Marinov和Manuel Oliveri在6月25日報告中指出,鑑於美元多頭倉位已接近多年高位,美元可能已進入超買區間,因此下行修正的風險似乎相當高

針對貿易戰爆發的情況,Euro Pacific Capital行政總裁Peter Schiff日前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進口可能減少,這或將導致消費減少,經濟增長放緩,稅收減少,從而增加政府的預算赤字。一場貿易戰可能會讓美國的赤字從一個口袋轉移到另一個口袋。此外,經濟放緩可能會迫使美聯儲降息,而不是加息,這可能會衝擊市場,並

可能導致美元暴跌

高盛則提供一指標,只要美元指數未觸及6月初低位93.21,那麼美元潛在基調依舊是積極的,一旦低至93.21下方將會增加頂部形成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