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羅的飛機引擎到小米供應鏈汙染,現代供應鏈總裁班如此解惑

羅爾斯·羅伊斯供給波音的飛機引擎有質量瑕疵,日本鐵鋁製造商供給汽車廠商的零部件造假,小米供應商涉嫌汙染環境等名企的供應鏈質量安全問題,給正在走向全球供應鏈的中國企業有哪些啟示?如何應對全球化中供應鏈質量和安全,如何構建可持續的的國際物流網絡?

:沒有質量保證,供應鏈就無法發揮預期效果

來自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的吳甦講授瞭如何做好供應鏈質量管理。吳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設備可靠性與維修性,生產運作與管理。曾為通用中國,德爾福中國,北京奔馳,華晨寶馬,松下中國,富士康,中外運,中航工業,申通,韻達快遞等數十家中外企業進行諮詢和培訓。

從羅羅的飛機引擎到小米供應鏈汙染,現代供應鏈總裁班如此解惑

① 供應鏈質量管理是生死攸關問題。吳甦表示,總的來說,現代供應鏈經歷了一次大的變革,即從自己生產向請別人生產、自己組裝轉變,從重資產供應鏈向輕資產供應鏈轉變。但越到後來,人們有時會忘記這個生產模式的基礎是組件的互換性,也就是以產品生產的質量控制為前提的。

吳甦認為,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一個看起來完整而先進的供應鏈,沒有完善的質量保證,是不能正常運行並帶來預期的效果的。

當年波音公司生產787時,因為炭纖維材料的不足和供應商提供的組件經常有尺寸誤差超標,導致該款飛機延遲3年交付,並且在交付之後,出現了數起事故,僅在2013年1月6日-16日的10天內,全日空和日航這兩家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就連續發生七起波音787事故。波音787尚未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而發生在中國大陸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卻造成無數嬰兒發育異常甚至死亡。

供應鏈質量管理核心在供應商管理。

忽視供應鏈質量的控制,不但不會帶來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會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做好質量管理就顯的尤為重要。除了對自身質量的常規管理以外,對於核心企業來說,還要做好供應商的管理,供應商管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供應商的選擇;質量體系的一致;與供應商的質量信息溝通及共享;供應商所供產品的質量評價;供應商質量能力的評價和監控;供應商的監督與評價。

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還要做好採購策略的選擇,根據自身產品的特性,在全球採購、單一採購、合作做好規劃組合。

從羅羅的飛機引擎到小米供應鏈汙染,現代供應鏈總裁班如此解惑

③ 區分三類質量特性。對於企業來說,還要注意區分三種質量曲線,也就是:基本特性,該特性的特點是大量投入並不能使顧客顯著提高滿意度,沒有則會大大降低顧客滿意度;高性能和高質量特性,這一類質量特性上表現越好,顧客滿意度會線性上升,表現不好,則顧客滿意度下降;令顧客興奮和愉悅的質量特性,這是區別於競爭對手的產品質量特性,有獨特的技術領先優勢,該特性只是暫時的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創新,因此,企業應該有超前的技術儲備。

從羅羅的飛機引擎到小米供應鏈汙染,現代供應鏈總裁班如此解惑

吳甦表示,為了保證產品的競爭力,企業應該在滿足基本質量特性的條件下,完善高性能質量特性,並不斷推出令顧客興奮的質量特性。

楊志剛:國際運輸如何防止被坑?

楊志剛,現任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國航系教授,主編了《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指南》、《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與法律》等多部關於國際運輸的著作,楊志剛同時是一名實踐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

從羅羅的飛機引擎到小米供應鏈汙染,現代供應鏈總裁班如此解惑

① 製造和物流戰略讓中國經濟騰飛。楊志剛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後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實現經濟騰飛,得益於中國提出了兩大戰略,一是將中國建成世界中下游產品的加工車間,二是大力發展物流產業。

這兩大戰略,並非中國首創。20世界50年代,日本率先提出這兩大戰略,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之林;60年代,韓國模仿日本,經濟總量迅速超越朝鮮併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70年代,中國臺灣模仿韓國,也迅速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8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製造業,很快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佔據重要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伴隨製造業騰飛的,一定是物流業的繁榮,中國的物流也迎來了黃金時代。

②一帶一路下物流業迎來黃金時期。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既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措施,也是中國打造大物流體系、保護國家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手段。

楊志剛表示,一帶一路下的物流包含兩部分,一是海上物流,二是陸上物流。港口是海上物流的重要依託,中國的港口分為華南、華東、華北三大板塊,各大板塊下又有數個港口。2017年,在世界10大港口中,中國佔了7個,全球最大的港口上海洋山港全年吞吐量是美國所有港口全年吞吐量之和。陸上物流則主要是亞歐大陸橋,三條亞歐大陸線極大地縮短了中國-中東-歐洲貨物運輸時間。

③ 國際運輸遇到瓶頸。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一帶一路運輸也遇到了瓶頸,一是不同的運輸方式調整的法律有所不同,管轄的法院也多樣化,海上運輸糾紛由海事法院管轄,公路運輸糾紛由經濟法院管轄,但國際運輸往往是多種運輸方式並存,遇到糾紛解決起來相當麻煩。二是利用假單證、假信用證、假貨詐騙的案例頻繁發生,而由於國際物流的複雜性,經常找不到案件當事人。

多式聯運可簡化國際運輸複雜度。國際多式聯運給國際運輸瓶頸提供了一個減少中間環節和簡化糾紛解決方式的可能。所謂多式聯運,是指由兩種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多式聯運只需要辦理一次託運、訂立一份運輸合同、一次支付費用、一次保險,相對託運人只有一個承運人並由統一的法律調整。

多式聯運極大地降低了單證複雜度,同時由於跟貨主簽訂合同的只有一個主體,因此貨物損失貨主只需要找簽訂合同的主體求償,極大地簡化了法律糾紛的複雜度。

課程中,楊志剛還介紹了一系列親自參與的案例,分享瞭如何在多式聯運中保證已方利益的經驗。他表示,當同一法律行為由不同法律調整時,判定結果可能是大相庭徑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如何定義雙方的法律關係,借用何種法律條款追償就顯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