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常春藤盟校

大家常說的就是美國東北地區八所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他們全是美國一流名校、也是美國產生最多羅德獎學金得主的高校聯盟,因建校的時間較長、均有常春藤等植物,因此,被大家所俗稱“常春藤盟校”。

常春藤八所學校名單為: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及康奈爾大學。

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1.科研上,常春藤盟校佔據優勢

文理學院的優點、特色如前所言,但也存在沒有質量高的research lab和grad level的課程這兩個致命的缺點:對於幾乎沒有研究生和全職科研人員(比如postdoc/staff scientist)的文理學院,大多數教授都是以教課為主,開的research lab大多數都是以教育本科生為目的,做的項目比較簡單,能得到的科研訓練非常有限。

2.情懷上,文理學院佔據優勢

由於文理學院採用通識教育,因此,在小班關注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教授們的重心更多的放在教學生,教授親自授課也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引導,因此,師生關係比較融洽。

因此,去美國留學讀本科的話,是選擇常春藤盟校?還是文理學院?其主要依據要看畢業後的打算,如果你畢業以後想繼續攻讀碩士或PHD,建議不要讀文理學院,但最終如何選擇,還要根據你自己的個人情況與成績,進行綜合衡量。

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常春藤盟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城的私立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1636年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

該機構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畢業於英格蘭劍橋大學的牧師約翰·哈佛之名,命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直到19世紀,創建了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仍然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衝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哈佛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大學聲譽、財富和影響力的學校,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其商學院案例教學也盛名遠播。作為全美最好的大學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機構的排行榜中,也經常名列全球大學第一位。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紐黑文市City of New Haven)的私立大學,創於1701年,初名“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ool)。

耶魯起初是一所教會學校,171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高層官員伊萊休·耶魯先生向這所教會學校捐贈了9捆總價值562英鎊12先令的貨物、417本書以及英王喬治一世的肖像和紋章,在當時對襁褓之中的耶魯簡直是雪中送炭。為了感謝耶魯先生的捐贈,學校正式更名為“耶魯學院”,它就是今日耶魯大學的前身。18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耶魯在伯克利主教、斯泰爾斯牧師、波特校長等的不懈努力下,逐漸由學院發展為大學。至20世紀初,隨著美國教育的迅猛發展,耶魯大學已經發展到了驚人的規模,在世界的影響力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耶魯大學是美國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第一所是哈佛大學,第二所是威廉瑪麗學院),該校教授陣容、學術創新、課程設置和場館設施等方面堪稱一流,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前三的位置。哈佛大學注重聞名於研究生教育,威廉瑪麗學院聞名於本科生教育,耶魯則是雙腳走路,都非常著名,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

賓夕法尼亞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是一所私立大學,是在美國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倡導下於1740年建立起來的。它是美國東北部常春藤大學之一,坐落於合眾國的搖籃——費城,獨立宣言的9位簽字者和美國憲法的11位簽字者與該校有關。因其優秀的本科生教育、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卓越的研究生課程而聞名於美國和全世界。

賓夕法尼亞大學最早名為費城學院,是繼哈佛(新學院)、威廉瑪麗學院和耶魯(學院學校)之後,北美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學校體現了本傑明·富蘭克林對於創辦一所以人為本的實用教育學院的理念,不同於當時以培養神職人員為目的的哈佛和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第一所將科學、歷史、數學、農學、英語等通識課程和實用課程引入教學大綱的學校,它標誌著新的高等學府模式在北美洲的誕生。可貴的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賓夕法尼亞大學並沒有排斥宗教教學,而是把宗教放在與其它學科平等的地位上同時進行教授。賓大隨後成為北美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它是北美第一所同時設立本科生院和專業學院(醫學院,1765年)的學校,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學院制;它也是北美第一所冠以“大學”之名(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Pennsylvania,1779年)的學校,後改名為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建於1865年,是由艾茲拉·康乃爾創建的。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康奈爾是歷史最短的一個,而同時它又是最大的一個。它擁有本科生13000多人,遙遙領先於其它“常春藤盟校”,讓人想起“百川歸海,有容乃大”的古話。

康奈爾大學擁有常春藤盟校中最好的工學院、農業生命學院、酒店管理和獸醫學院。

康奈爾大學在紐約市附近的小鎮綺色佳,那裡景色優美,氣勢開闊。康奈爾的校園位於山頂,在圖書館憑窗遠眺,只見蒼蒼茫茫,一派遼闊氣象。校園面積有3000多英畝,與美國東北部典型的較為擁擠的大學相比,呈現出一派宏大氣度。

與完全私立的其它“常春藤盟校”相比,康奈爾大學的體制也是別具特色的,它是“公私合營”式的大學。在七所學院中,農業與生物學院、人類環境學院和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是公立學院,受紐約州政府管轄。而其他四所學院:藝術科學學院、建築藝術與規劃學院、工程學院和旅館管理學院則是私立的。康奈爾大學彙集了公立與私立學院的優點,張開雙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們。

康奈爾的旅館管理學院是全美首屈一指的。為了訓練學習,康奈爾自設了酒店。農業學院在全國同類大學中也數一數二,從這裡出來的學生很多都進了獸醫學院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外,康奈爾還有耗資3500萬美元的康奈爾國家超級電腦中心。

康奈爾大學的校色是大紅,鮮豔熱烈,熱情奔放。當年老康奈爾創立這所大學的目的,就是“讓任何人都能在這裡學到想學的科目”。似乎,任何人的青春都能在康奈爾這裡燃燒。

康奈爾大學幾乎從它一誕生起,就以其創新精神影響了整個美國高等教育,也為世界各國培養了不少有影響的人物,比如中國的胡適、茅以升、趙元任、任鴻雋、楊杏佛、戴芳瀾、唐鉞、鄒秉文、張心一、金善寶、曾威、唐振緒、趙祖康、談鎬生等名人都曾就讀於康奈爾大學。

該校校友有41位獲得諾貝爾獎,到1983年為止,該校畢業生中先後有18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文學獎得主1位,和平獎得主1位,物理學獎得主6位,化學獎得主5位,醫學和生物學獎得主5位。1931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的威爾斯·比德爾是著名的遺傳學家,獲諾貝爾獎,還曾任芝加哥大學校長。

康奈爾大學的校友承擔了斯坦福大學的創建工作,第一任校長和一半多教授均來自康奈爾,所以斯坦福學校主色調也類似於康奈爾的“大紅”。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位於紐約市中心,於1754年成立,在2004年慶祝了建校250週年。成立初期僅一間課室,一位教授及八名學生。如今,她已經是常青藤八大名校之一,現有學生23650人。因為其佔盡紐約市地利,莘莘學子慕名而來。

如今哥倫比亞大學下設16個學院,綜合學術排名一直享有世界聲譽。其醫學、法律和MBA也出類拔萃,在自然科學學科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地理等方面享有國際聲譽。哥大是著名的曼哈頓計劃的誕生地,在北美首先實現核裂變。哥倫比亞大學MBA課程較為靈活,學生可以在1月、5月、9月開課的任一學期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和心理健康學方面的綜合研究生院,曾榮膺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第一。它擁有眾多的研究中心,是美國上述學科最好的研究生院之一。Columbia有著靈活的轉系系統。

哥倫比亞大學建校250年來,共培養出各類學生近25萬4千名,分佈在包括美國在內的180個國家和地區。近現代中國不少名人,如胡適、馬寅初、馮友蘭、吳文藻、宋子文、金嶽霖、唐敖慶、顧維鈞、李政道、吳健雄等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哥亞倫比亞大學校友中還包括五位美國開國元勳、歐元之父蒙代爾,股神巴菲特,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以及哥倫比亞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爾、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兩位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哈蘭.F.斯通(Harlan F. Stone)和查爾斯.E修斯(Charles E. Hughes),以及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和弗蘭克林. D.羅斯福,還有紐約市的十四位市長、紐約州十位州長是哥倫比亞大學校友。另外,美國第34屆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曾經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第13任校長。校友共有10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世界第二,美國文理學院院士143人,“天才獎”麥克阿瑟獎得主28人。美國最高新聞獎普立策獎由哥大新聞學院頒發,“普利策獎”已經成為美國公認的新聞從業者的最高榮譽,哥大校友中有143人獲獎。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NJ))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它是美國殖民時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教育學院.它是英屬北美洲部分成立的第四所大學。雖然它最初是長老制的教育機構,但是如今已經成為非宗教大學,對學生亦無任何宗教上的要求。這所大學提供兩種主流的本科學位:文學士學位和工學士學位。

布朗大學

以學風“最最自由”而聞名的布朗(Brown University)大學建於1764年,是美國的老牌私立大學,也是“常春藤盟校”(Ivy Ieague)的成員之一。她坐落在美國小州羅德島(Rhode Island)的首府。199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佈的全美大學排行榜上,布朗大學排名第9,也是美國東部的名牌大學之一。

布朗大學

布朗教綱的精神是:在布朗大學,不會有人告訴你該上什麼課或怎樣做;布朗教綱只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至少在30門課中拿高於C的成績,並且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就可以畢業。布朗的學生們沒有必修課,成績等級沒有加減號,不及格的成績也不會在成績單上露臉,一個學期只需上四門課。

相比之下,其他長春藤盟校的規定要嚴格得多。耶魯大學的學生至少要拿夠36門課的學分,並在四個學術領域要各選三門課;哥倫比亞的“核心教綱”則對學生必修科目做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其他名牌學府,或有必修課,或有課程分佈規定,讓學生們儘可能全面發展。布朗的少規少矩,使它贏得了至少兩代本科生的熱愛與忠心擁護。

布朗大學的學術強項有歷史、地質、宗教、比較文學、古典文學、現代語言及英文寫作。科學科目裡比較熱的領域包括工程和醫學預科。不過,布朗的社會學、心理學和哲學仍遭到不少批評,許多人還抱怨其陣容強大的經濟系太於保守落後,追不上時代的步伐。

重視本科教育布朗大學對本科生相當重視。如果布朗大學現有的學系裡沒有自己想要的,學生們可以自己設計跨學科的專業課程;布朗還有一些新奇少見的本科專業,如海洋生物、醫學倫理、埃及文、現代文化和媒介,乃至巴西研究等等,稱得上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是否頒給某個教授終身職,不僅要看其學術成就,還要看其本科教學水平。

布朗大學還為學生們提供良好周到的諮詢服務,這套系統把第一個學生跟一名教授、一個“同齡顧問”搭配起來。而學生宿舍的“住宅顧問”,也會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幫他一把。一位亞裔學生說:“我有一個亞裔顧問,一個女性同齡顧問,一個住宅顧問,一個少數族裔顧問及一個住在我宿舍同樓層的顧問組長。”清貧而有朝氣跟其他長春藤盟校相比,布朗大學算是個窮姊妹了。它每年的校友捐助率在盟校中雖然居中,金額卻是最少,與財大氣粗的哈佛、耶魯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校友捐助基本都用在了當年的開支上。大概正因為如此,布朗在招生時,對95%的學生實行不看收入的“矇眼式錄取”,而對剩下的5%,則依其經濟能力優先錄取實力雄厚的。

歷時12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布朗的學生們對布朗的大學教育經歷相當滿意。大部分人相信布朗生涯給他的未來做了最好的準備,認為“布朗教綱”、布朗的學術自由和教育哲學非常優秀。更多的布朗人甚至說,如果有選擇的話,願意再上布朗讀一次大學,而92%的人將鼓動自己的孩子讀布朗。

達特茅斯學院

坐落在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漢諾佛鎮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與同是常春藤盟校的哥倫比亞大學正好恰恰相反:哥倫比亞大學處在全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紐約鬧市區,而達特茅斯學院坐落在偏僻卻景色秀麗的北方小鎮。地域上的不同決定了兩所學校所吸引的學生性格上的明顯區別。達特茅斯學院學生們性格奔放開朗。男生中百分之四十一,女生中百分之二十八都參加了學校的史弟姊妹會,是常春藤盟校中比例最高的。

其本科生入學競爭激烈,本科生入學率僅為10.9%。和同樣是常春藤聯盟之一的布朗大學一樣,該校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小而精。在當今大學人數不斷增長的環境下,達特茅斯學院保持著嚴格的招生制度,和極高的入學門檻,師生比約為1:7,堪稱小型優質私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大約有4200人,研究生大約2000人,教授1081人

這個學院的著名畢業生有美國政治家,曾兩次擔任美國國務卿的丹尼爾·韋伯斯特,著名少兒讀物叢書《蘇絲博士》的作者蘇斯博士,美國前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及幾任聯邦部長,包括保爾森和蓋特納在內的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美國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高盛集團前首席執行官。

常春藤盟校PK文理學院

小常春藤

(Little Ivies)是美國東海岸一系列頂尖文理學院。該稱號源自成立於1971年的新英格蘭小型學院運動聯盟

(New England Small College Athletic Conference, 簡稱NESCAC)。類似於常春藤八校,NESCAC的成員學校擁有悠久的歷史、頂尖的學術聲望、精英的背景還有強大的財政實力,因此被稱作“小常春藤”。目前聯盟中的十一所學校包括:

學校名稱所在地區US News 排名錄取率
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 s College)馬塞諸塞州117.3%
艾姆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馬塞諸塞州213.7%
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1417.5%
明德學院(Middlebury College)佛蒙特州416.0%
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緬因州414.3%
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緬因州1917.5%
貝茨學院(Bates College)緬因州
2521.4%
漢密爾頓學院(Hamilton College)紐約州1425.2%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康涅狄格州4330.0%
康涅狄格學院(Connecticut College)康涅狄格州4840.0%
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馬塞諸塞州271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