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仰望天空、心繫藍天,用精湛的維護技能守護祖國的戰鷹;他們極端負責、精心維修,以高度的責任感託舉戰友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們紮根崗位、默默付出,在保障一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們傳道、授業、解惑,讓這支隊伍精神血脈得以傳承。他們是機務兵的“兵王”,是航空兵部隊的瑰寶。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謝中港熱心傳授維護經驗。

不甘平凡的“精武標兵”——謝中港

謝中港,浙江寧海人,現任石飛院某旅機務二中隊機械技師,空軍一級軍士長,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兩次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二等獎。

1991年的冬天,只有初中文化的謝中港來到軍營。在學習航空維修理論時,由於基礎差、底子薄,他連一些簡單的符號都看不懂、分不清、記不牢,第一次理論考試成績就亮起了“紅燈”。“不能因為學歷低而自我減壓,更不能因困難重重而輕易言敗。世上無難事,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行。”他收起難過與沮喪,打起精神,自我“約法三章”——不打牌、不閒談、不逛街,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甚至在晚上戰友們都已經進入夢鄉,他還裹著大衣藉著走廊燈光看書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學兵畢業時,他就因為進步明顯得到嘉獎。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謝中港帶教新學兵。

來到連隊後,謝中港整天捧著規程圍著飛機轉。別的戰友都說:“老謝,咱又不是幹部,鑽那麼深幹嘛?”他卻依然把每一次外場維護和崗位練兵都當成提高能力素質的寶貴機遇,抓住點滴時間看構造、啃原理、學方法。正是靠著這股子拼勁和韌勁,他在同批戰士中第一個放單,第一個成為機械技師。

為了提高故障分析研究和排除能力,謝中港更加註重“自我更新”,悉心研究技術難點,無論哪架飛機有故障他都主動靠上去觀察學習,認真總結排故經驗。其中,守“三口”、看“四艙”等小經驗、小做法,因為實用、易記,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為“謝中港檢查法”。

從不起眼到脫穎而出,從後進學兵到機務“兵王”,他不僅“彎道超車”,實現“平凡崗位上幹出不平凡業績”的誓言,更經鳳凰涅槃,熔鍊成真正的精武標兵。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李小明檢查前起落架。

精益求精的“王牌”機械師——李小明

李小明,吉林榆樹人,現任石飛院某旅機務一中隊機械技師,空軍三級軍士長,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0年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

“飛機著陸滑跑過程中,座艙內好像有漏氣聲,不過我仔細觀察過,沒有發現異常,可能是我的錯覺吧。”剛下飛機,後艙教員關禮的話引起了李小明的注意,“決不能讓飛機帶著隱患上天。”為了徹底摸清楚情況,李小明爬進座艙,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排查,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故障還是沒有找到。

深冬的夜晚,刺骨的寒風直往衣服裡鑽,李小明裹了裹大衣,再次細緻地對各個機件進行排查,最終在一根冷氣管上發現一處微不可查的裂紋。他舒展了眉頭,脫下厚重的棉衣,拿起扳手鑽進座艙……“飛機質量完好!”次日飛行中,李小明滿懷信心地向飛行員報告。看到排故後的飛機再次劃破天際,李小明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李小明檢查油路導管。

淡泊名利的“孺子牛”——“二劉”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飛機的“手術師”劉強。

劉強,安徽利辛人,現任石飛院某旅修理廠機械技師,空軍一級軍士長。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劉延武檢查起落架艙

劉延武,河南鞏義人,現任石飛院某旅修理廠機械技師,空軍一級軍士長。

別看他們是連隊的“老行家”,可不久前他們才有了“合理戶口”。原來由於編制原因,兩人雖都是業務骨幹,作用發揮如同“機械技師”,但命令始終是“機械員”。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劉強對飛機進行排故。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空軍某機務大隊就有13名“老班長”

劉延武細緻為飛機“體檢”。

“能在機務崗位上工作這麼久,多虧了黨和軍隊的培養。”作為有近2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們毫無怨言,始終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個人利益得失,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一心撲在飛機上,以機械員的身份堅守在機械技師的崗位上,安全保障20餘年,在機務崗位上樹立起良好的榜樣。直到今年,“二劉”才被正式任命為機械技師,可謂“實早至而名晚歸”。

藍天有了浮雲而深沉,戰鷹有了守護神而更具靈性。高級士官群體作為戰鷹守護神的領頭雁,在崗位一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他們把責任扛在肩頭,把飛行放在心裡,把安全攥在手中,望著一架架戰鷹劃破天際衝向雲霄,那黝黑的面龐上充滿無限希望與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