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蛋」生

區塊鏈的“蛋”生​ 區塊鏈光聽名字就感覺是一個特別高端特別深奧的東西,相信很多小白也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來通俗易懂的解釋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疊加(呈鏈條形式)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篡改的記錄。


區塊鏈的“蛋”生 我們設想一下,現在有一個巨大的廣播,幣好君的朋友播音員小明借給了播音員小剛100塊錢,小明便在廣播口說:我是小明,我借給了小剛 100塊錢!!(≖‿≖)✧小剛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小剛,小明借給了我100塊錢!此時周圍的人都聽到了這些消息,因此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小本子中默默記下了“小明借給了小剛100塊錢”。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於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小明借給了小剛100塊錢。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就建立起來了,這裡沒有銀行這類的中介機構,也不需要借貸協議或者收據,甚至也無關乎個人的誠信。

假如小剛哪一天突然改口說“我不欠小明的錢!”這個時候圍觀的人就會站出來說:“不對,我的小本子上記錄了你XX天向小明借了100塊錢!”有了這個非常厲害的廣播後,每次幣好君的朋友小明、小剛有了新的動態,就能直接向所有人傳達。

區塊鏈的“蛋”生 讓我們來舉個栗子:小剛今天在水果店賒了200元。這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小剛今天買水果在外邊欠了200元。同時,說過店也要確認下,對的,他不是欠我20元,也不是50元,是200元。

大家知道,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小剛廣播的沒問題。但是,這個廣播每天都會發無數的信息,大家根本記不住,所以要拿個小本子記錄下來。這樣在以後的時間裡,即使一個人的小本子丟了,系統中還有千千萬萬個小本子,誠實地記錄著過往發生的一切。

如果只有小明一個人記賬,一個小本子也就記過來了,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很熱心,所有的帳大家都來記。這樣一個本子就記不過來了,需要有很多個本子來記賬。

本子多了,為了便於檢索我們就會把本子編上號,在開始的地方要有記錄,說這個本子是接著前面哪本本子繼續記的賬,末尾要記著後面的賬記到哪本本子上去了,這樣整套賬本就被串聯起來——區塊鏈也是基於這樣的思想,把一個個區塊(小賬本)給串成一個鏈條,就形成了區塊鏈。

讓我們來舉個栗子:小剛今天在水果店賒了200元。這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小剛今天買水果在外邊欠了200元。同時,說過店也要確認下,對的,他不是欠我20元,也不是50元,是200元。大家知道,的確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小剛廣播的沒問題。但是,這個廣播每天都會發無數的信息,大家根本記不住,所以要拿個小本子記錄下來。這樣在以後的時間裡,即使一個人的小本子丟了,系統中還有千千萬萬個小本子,誠實地記錄著過往發生的一切。

如果只有小明一個人記賬,一個小本子也就記過來了,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很熱心,所有的帳大家都來記。這樣一個本子就記不過來了,需要有很多個本子來記賬。本子多了,為了便於檢索我們就會把本子編上號,在開始的地方要有記錄,說這個本子是接著前面哪本本子繼續記的賬,末尾要記著後面的賬記到哪本本子上去了,這樣整套賬本就被串聯起來——區塊鏈也是基於這樣的思想,把一個個區塊(小賬本)給串成一個鏈條,就形成了區塊鏈。
區塊鏈的“蛋”生 大家同時記賬,又不是閱兵式,不可能那麼整齊劃一,總會出現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的情況。

雖然理想狀態是每個記賬的人都有相同數量的賬本,而且每個賬本上的記錄都應該完全一樣;但是現實情況是,某些人因為消息閉塞、或者確實不是當會計的料,記賬就是不快,別人都換了兩三個本子了,他這一本本子都還沒記完呢。大家快慢不一,那以誰的賬本為準呢?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以業務好、能力強、記賬記得又快又全的人為準。區塊鏈也是同樣道理,當發生分叉(快慢不一)的時候,以區塊最多的那個版本為準。

既然有動作快慢之分,如果一直記下去,動作慢的人永遠不可能追得上動作快的人,而且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怎麼辦?一邊核對一邊記賬速度慢,那就別核對了,直接抄(複製)記得快的賬本好了;反正即便是把賬算明白了,也是人家快手先弄完的,而且人家沒有停,記賬的總量比你多,最後還是以人家的賬本為準,倒不如直接拿過來還省點力氣。

記賬是個苦差事,不僅需要能力強,還得不分晝夜,不能停歇。如果大家都抱著個抄作業的心思來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那對整個記賬大業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必要對那些業務好、記賬快的人有些激勵,比如誰先記完一本帳就發10塊錢獎金,這樣記賬這項事業才能繼續下去。以比特幣為代表的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即是基於這個思路。雖然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但他本人並沒有真正記什麼賬,正是利用這套激勵機制(挖礦),吸引了全世界的算力來為比特幣當賬房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