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氫燃料電池汽車對電動汽車不是替代|現場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

| 本文共 2,476 字 閱讀需 6 分鐘

氫能產業發展創新論壇在京召開

陳清泰:氫燃料電池汽車

對電動汽車不是替代

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儲能電池電動汽車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兩者在行駛中都是零排放,在不同的運行場合各有所長。他表示,從長遠來看,兩者將並行發展,不可顧此失彼。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據瞭解,隨著近年來各國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清潔能源的關注與研究,氫能源以其綠色、高效、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也被看作能源領域的未來之星,被很多專家稱為終級能源。

陳清泰分析認為,氫能是一種普適性的能源,氫燃料電池是一種普適性的轉換裝置,但它的開發和利用中,難度最大、最典型的應用場景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把它作為氫能利用的技術突破口是很好的選擇。

據瞭解,本世紀初上世紀末,我國從討論之初就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三種主要的發展車型進行了研發佈局。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此次論壇上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推出我國第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為運輸和賽場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應用了200多輛燃料電池客車、轎車和場地用車。

據瞭解,2017年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產量達到了1226輛,燃料電池電動車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

與其他能源相比,氫能具有明顯的提取與應用優勢,它不僅可通過傳統的化石能源提取,還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製備,並具有燃熱值高、清潔無汙染、利用形式多樣、儲運方便等優點。在此次論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氫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式,具備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國際氫能委員會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到 2050 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 10 倍。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各國和各大企業加大了對氫能產業的研發,希望通過發展氫能來解決能源安全,並掌握國際能源領域的制高點。

據悉,日本企業已經開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從生物和農業廢料中制氫的技術路線,並建造出兆瓦級的可再生能源加氫站,並以此作為燃料電池汽車的基礎配套設施進行建設與推廣,此外還形成了分佈式燃料電池系統並開始進行普及。在德國、美國等國家,相關的研究和應用也在持續進行當中。

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及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應用也得到迅速發展,商業化應用提速迅猛。預計到2030 年,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將達到 1000 萬- 1500 萬輛。各大汽車公司與能源企業紛紛加大了對氫能的研發投入,以奔馳、豐田、現代為代表的企業紛紛推出了相關的車型。然而,從運用期向產業化轉型是十分艱難的過程,有的跨國公司已經半途退出。

陳清泰指出,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在研發產業基礎設施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引導並鼓勵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國內的大學、研究機構和汽車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強度,並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邱勇表示,清華大學汽車系早在2004年就在歐陽明高院士的帶領下,組建了車用氫燃料電池研發團隊,主持了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化工系、材料系也分別在儲氫、碳納米管、燃料電池催化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氫能產業較為複雜,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地靠市場和企業無法完成。近年來,在國家科技計劃和產業技術創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國開展了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示範、運營的工作,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研發體系和製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進行了系統的示範運行。

據悉,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車用燃料電池取得了一定進展,燃料電池的材料也得到明顯的提升,商業化的示範運行正在鋪開。上海、武漢、山東等地都開展了氫燃料電池相關項目研究與合作,我國氫燃料電池企業也在積極推進與國際燃料電池領導企業的合作,並不斷深化,對產業鏈的佈局也更加全面。

在此次論壇上,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表示,可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的方式,將國內汽車企業、能源企業、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高校匯聚在一個平臺上,設立專項基金,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合作、產業孵化等方式,支持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究,為技術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撐。

鏈接

萬鋼: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亟待補齊七大短板

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說,近些年我國的燃料電池汽車取得明顯進步,與此同時產業化商業化滯後,特別是產業生態和市場尚未建立。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萬鋼表示,燃料電池汽車未來發展亟待彌補七大短板。

第一,產業化、商業化進度滯後。

在城市間遠程公交車、城市出租車、城市物流車、中型和重載貨車等用車時間長、行駛里程高又沒有足夠時間進行充電的多種類型的汽車領域,燃料電池汽車還沒有得到大範圍應用。

第二,關鍵技術難題久攻不下,差距明顯。

電堆功率密度、催化劑效率、膜電極耐久性和空氣壓縮機等關鍵技術雖然已經進行部署,但是尚未取得顯著進展。

第三,產業鏈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

空氣壓縮機、氫氣迴流泵等關鍵部件缺乏穩定產能,產品供應不足,價格較高。整車企業沒有形成穩定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供應鏈薄弱,工程能力不足,導致零部件工藝質量低、產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滿足要求。

第四,企業主體作用缺失。

整車方面,除上汽以外,其他企業還沒有把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主攻產品而列入企業發展規劃。與豐田、本田、通用、奔馳等跨國車企的判斷形成差異。

第五,制氫、供氫、加氫系統落後,造成氫成本高企。

由於規模化供氫體系尚不完善,輸運成本較高,用氫價格超過燃油成本,還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第六,技術標準、檢測體系嚴重滯後。

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涉及到汽車、能源領域,包含一系列新的技術標準,相關法規亟待設立和更新,檢測能力也有待加強。

第七,國際開放合作亟待加強。

萬鋼表示,氫能是我國能源體系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重要方面,要構建氫能產業的生態系統,必須解決以上幾大問題,這需要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十三五”規劃的中期評估將在今年開展,萬鋼建議我國對燃料電池汽車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能源革命等一系列規劃中的實施情況行科學評估,明確發展路徑和方向,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的健康發展。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崔立勇近期文章

生鮮物流:數字技術顛覆多級分銷模式

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市場和耐心缺一不可

【汶川大地震十年】這封信,給十年前的自己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END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对电动汽车不是替代|现场

製作:艾麗 趙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