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5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進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轉移軌道,為即將實現的首次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搭建了地月中繼通信鏈路。這意味著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又邁出了堅實的創新性的一步。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可能是因為不想讓月亮離開我們吧。因為默默陪伴守護我們每一個夜晚的月亮,對人類來說意義非凡啊。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一切都在離散。2018年5月26日,為探月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類歷史上第四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艾倫·賓永遠地離開了人間,享年86歲。

時間倒回那個光榮的時刻。1969年11月14日,美國3位宇航員查爾斯·康拉德、小理查德·戈登和艾倫·賓乘坐阿波羅12號飛船進入太空,19日成功登月,這是人類第二次登月。他手裡拿著收集到的月球土壤,真實地站在那片人們嚮往已久的土地上,像個真正的英雄。艾倫·賓把自己的一生都安住在了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上,直至退休以後,在他的繪畫中人們也能看到那些他曾見過的非凡世界與視野。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阿波羅12號 艾倫·賓 1969

事實上,當人們把視線投向天空的第一刻起,就再也不曾移開。這不只是因為星空的美麗,還因為人類對一切未知保有的無止境的好奇心。

月亮是第一個被繪製地圖的天體,也是到目前為止被研究得最為透徹的天體。已知最早的繪製月面的作品出自達·芬奇之手。他描繪了他所看到的月面上明暗相間的形狀,闡釋了他對月亮結構的理解。他認為月球上有由液態水組成的海洋以及發射著太陽光的山巒。他的這些素描均繪於他未發表的個人筆記中,在當時並無人知曉。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列奧納多·達·芬奇手繪月面

隨著望遠鏡的到來,伽利略利用自己改良後的望遠鏡觀測製作出了第一幅月面細節圖,然而他所觀測到的月球圖並未得到同時代人的認同。

伽利略寫到:“它到處都不平坦,不均勻,滿是凹陷和凸起,就如同地球的表面一樣,高聳的山巒與深深的峽谷使它的表面充滿了變化。”這與人們正統觀念中天堂是完美永恆的觀念直接相牴觸,但這個前所未有的駭人發現也為後來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某種意義上這一定更加激發了科學家們對月亮的探測熱情。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伽利略繪製月球 1609

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使得天文學家們不只手繪了更多更為詳盡的月面圖,甚至為月亮拍攝出了照片。約翰·惠普爾與哈佛大學天文臺臺長、天文學家威廉·邦德合作,利用學校的大反射望遠鏡拍攝了當時最好的月面圖,這為他們在1851年於倫敦水晶宮召開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贏得了傑出技術獎。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約翰·惠普爾 月球照片 1857-1860

天文臺拍攝的更為清晰的地質圖為登陸月球準備了條件。20世紀下半葉,蘇聯與美國展開了太空競賽,拉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序幕。一系列的登月活動越來越頻繁,至今人類已經有六次共12人登上月球,獲得了月球更為精準的照片和樣本數據,人類對月球的瞭解越來越多。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月面的地形,美國宇航局,2011年

這一場地月之間的牽掛還在繼續,願相逢相知相守護。

月球正在和地球說分手

本書作為熱門科普書《太空全書》系列第2部,彙集了跨越35000多年的213幅珍貴精美典藏圖像:從最初人類對宇宙發問時的想象,到極為罕見的天文藝術作品;從人類各時期的天文圖譜,到衛星數字地圖,為大家呈現了一部壯麗的人類太空探索史。天文學權威專家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國家天文臺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苟利軍真情作序推薦,兩位天體物理學博士聯袂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