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祕訣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西峽如今又以基礎教育連續16年大幅攀升再度引起世人矚目:2018年高考,西峽本科以上過線人數達3283人,其中一本過線1442人,教育質量十六年穩步提升。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省職業教育強縣、全省教育工作先進縣……西峽已連續六年受到南陽市政府記功嘉獎,“西峽教育”已成為中原大地一張靚麗的名片。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西峽這個人口只有46萬、財政並不寬裕的山區縣城,已連續五年把教育納入全縣“七件大事”,連續五年把農村中小學校提質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工程”,

農村抓規範,城區抓擴容,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該縣以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創建成果為契機,統籌解決佈局規劃、學校用地、建設資金等問題,相繼實施了全縣中小學校佈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等“十大工程”。為優化城鄉教育佈局,緩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壓力,該縣啟動“城區學校擴容提質工程”,實施了一高擴建和蓮花小學、五里橋小學搬遷工程,啟動了新建城區三中、城區五小,遷建三高、職專和特殊教育學校等工程,加快城區學校提質擴容,有效緩解城區入學壓力。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走進西峽縣城鄉中小學校,幽雅的校園環境、煥然一新的校舍、標準的運動場……每一所學校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近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8.23億元,大力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校舍維修改造、薄弱學校改造、農村初中改造、數字校園建設和城區學校改擴建等教育民生工程。新徵土地486畝,新建校舍25.32萬平方米,加固維修校舍8.56萬平方米,新增運動場地19.5萬平方米,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設施配優強基礎。採取財政支持、鄉鎮籌資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9800多萬元,實施數字校園建設工程,高質量、高標準配備初級中學、中心小學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和電子鋼琴音樂室等特色科室,配齊教學器材和儀器設備。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裝備多媒體教室1600多個。

美化亮化創特色。實施學校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校園綠地面積3.2萬多平方米,栽植各類風景樹4.8萬餘棵,新建文化長廊和文化牆230多處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創新為力 “三疑三探”演繹課堂教學革命

激情的辯論,深邃的思考,獨特的質疑,不時響起的熱烈掌聲……西峽的“三疑三探”課堂,簡直是一幕生動的情景短劇。

就是這樣的課堂,讓西峽縣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短短几年裡,搶佔了教學改革的制高點,他們創造發明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框框,被業內專家稱之為“課堂教學的革命”,引起國內外近百家新聞媒體的關注。

如何突破傳統的教育思維模式,讓學生從“被思考”、“被體驗”、“被表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從而帶動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的全面創新,是當今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走進西峽一高高二(1605)班,發現“小老師”王紫嫣同學正帶著同學學習《人和》。一節本會枯燥的文言文課,在“小老師”和同學們的疑探之間,時而有了嚴謹的設問求解,時而有了會心的笑聲,真知閃現。而語文老師徐洪梅倒是輕鬆地站在一旁,或欣賞不語,或及時點撥“小老師”和學生們難以確認的知識點。

如今,在西峽縣的城鄉中小學校,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觀摩團前來“取經尋寶”,僅西峽一高、五里橋初中、城區一小等“窗口學校”每年接待來自北京、上海、新疆、內蒙古等地的同行就在2萬人以上。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也由此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被稱為中原教育名片。

“三疑三探”教學法小切口的科學教改方案,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廣大教師紮實的實踐和完善,使西峽教育發生了令業界高度關注的變化。以西峽一高為例,2010年開始全面實施“疑探教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資料顯示:該校一本上線人數從2010年的370人上升到了2018年的1391人。如今,不論全市小學抽測或是初、高中質量評估,西峽都名列南陽市前茅。

“三疑三探”,從2004年探索實踐,到今年已經14年。這一當初影響較大的“西峽經驗”,不僅成為代表河南教改成果的名片,而且走向了全國,成為真正追求課堂教學質量者的課改樣本。天津教科院教授王敏勤在深入西峽縣中小學課堂實地調研後,這樣評價:“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以目標明確、便於操作又立意高遠的豐富內涵和靈動、大氣、深邃的創新特質,科學地闡釋了新課程的價值、智慧和魅力,這樣的小課堂與社會的大課堂相互融合、緊密接軌,為全國基礎教育課程的創新與改革提供了一個成功範例。

西峽的教育為什麼會這麼成功,全國都來學習他的這個秘訣

這也許就是西峽教育成功的法寶吧,難怪全國這麼多同行都要來取經學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