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聞鉅子”范長江與駐馬店的兩次交集

交集一:範長江追隨彭雪楓採訪抗戰,幫助彭雪楓在竹溝鎮創刊的《拂曉報》開創“傳播最遠,讀者最眾的黃金時代”

“到竹溝,不能不說《拂曉報》、彭雪楓;談《拂曉報》、彭雪楓,不能不說範長江。”魯金亮侃侃而談——

在我黨、我軍新聞史上佔有重要一頁的《拂曉報》,是彭雪楓將軍親手創辦並培育起來的。

1938年10月1日,遵照周恩來的指示,新四軍遊擊支隊在“小延安”竹溝成立,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同日,率部向豫東敵後進發。9月29日,在彭雪楓的倡議下,《拂曉報》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創刊。彭雪楓兼任黨報委員會主任,親為《拂曉報》題寫報頭、撰寫創刊詞。

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專門為《拂曉報》題寫了“堅持游擊戰爭”六個大字,並在給彭雪楓的信中說:“《拂曉報》看到幾期,報紙辦得好,祝同志們繼續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績。”

1942年2月,範長江來到新四軍四師師部駐地淮北半城鎮大王莊,淮北新聞界齊聚拂曉報社,歡迎範長江的到來。範長江在彭雪楓師長的陪同下來到報社,應邀作報告,對敵後辦報談了具體意見。範長江在淮北停留月餘,與賀綠汀等為學員授課,範長江主講新聞業務知識。範長江先後擔任過新華社華中分社、華中總分社和《新華日報》(華中版)社長及華中新聞學校校長,為黨在華中解放區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自1938年3月至1939年11月,竹溝先後向敵後出兵17批4800多人。這些基幹隊伍彙集黨領導的各地武裝力量發展壯大成為新四軍二師、四師、五師,新四軍三師、七師的部分骨幹來自竹溝,竹溝是新四軍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範長江與彭雪楓的情誼、範長江對駐馬店的影響不言而喻。

交集二:範長江在薄山林場蘆莊林區遭受近兩年無休止的身體和心靈折磨,於19701223日決然西去奏響生命絕唱

1969年3月,原任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兼黨組書記範長江,隨首批500名勞動改造和接受鍛鍊、批判的人員來到位於確山縣瓦崗鎮蘆莊村的薄山林場蘆莊林區(中國科學院確山五七幹校所在地)。範長江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度過了近兩年的時光。1970年10月23日,遭受無休止的身體和心靈折磨、視榮譽為生命的範長江,投身於菜園內那口水井。

李長俊講述,1969年8月,在建設五七幹校食堂時,範長江負責為北屋山頭上送磚,在兩米多高的建築架上,動作稍慢了一點兒,被監管人員一腳踹到地上,他一聲不吭,趔趄著從地上爬起來,艱難地攀上兩米多高的建築架,繼續一絲不苟地工作。

儘管遭遇殘酷迫害,被誣陷為“三十年代反共老手”,被停止職務接受無休止的批判,範長江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洋洋萬言的《我的自述》,認為自己工作中雖然有缺點和錯誤,但決不是什麼“反共老手”,而是一個稱職的進步新聞工作者和革命者。

範長江一有機會就讀書看報、學習《毛澤東選集》。

今年65歲的魏明庚說,父親魏增華在“75·8”大洪水中為搶救集體財產而遇難,自家的傢什被衝個精光,僅保住了範長江所贈《毛澤東選集》。

薄山林場蘆莊林區默默記錄著一段曾經過去的歷史。一切都可以改變,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歷史。

範長江精神在延續、在傳承,在駐馬店人的心裡紮下了根,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新聞人

範長江的整個新聞生涯是同國家和民族命運,同我們黨領導的進步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他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比如,“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和“新聞是報紙的生命,是報紙的靈魂”等。這些關於新聞工作基本規律的重要論述,在今天看來仍閃爍真知灼見,為新聞理論界廣泛引用。

追思先賢,一生不唯書、不唯上、不求權、不圖利,而只唯真、只唯實,只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說真話。範長江這樣的精神,在今天依然顯得那麼高尚、那麼可貴。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你若仔細研究會發現,範長江精神與“堅定信念、艱苦奮鬥、顧全大局、依靠群眾”的竹溝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樣,都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如今,“誠信、開放、創新、自強”的駐馬店精神,與竹溝精神、範長江精神一脈相承,同樣形成於偉大的革命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人物檔案

1991年,中國記協與範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範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