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最年輕合夥人胡喜:骨子裡沒點技術理想主義幹不來自主研發

中興事件將自主研發這個行業話題炸成了社會熱點。也讓阿里巴巴在5年前發起的去IOE化運動被重新提起。

這個被雙11指數級增長的交易量倒逼出的技術選擇,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走上自研道路的經典案例。

5月11日,FT中文網一個主題為“中國需要怎樣的自主研發”的沙龍上,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首次分享了這段往事以及他對自主研發的一些思考。

這位公眾還不太熟悉的阿里技術高管是位80後,也是阿里巴巴迄今最年輕的合夥人,他在2007年加入阿里,主持了支付寶三代技術架構,親歷支付寶從業務倒逼自研,到自研驅動業務創新的全過程。

被雙11逼出來的自主研發

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自研的,中文意思為“海洋般的數據庫”OceanBase刷新了幾項紀錄:它支撐了4200萬筆每秒的數據庫處理峰值;在性能相當的前提下,把硬件成本降到了集中式數據庫的十分之一。

眼下,中國已被公認為躋身全球數據庫強國的第一梯隊。

在胡喜的回憶中,這是一個關乎生死的選擇。

雙11支付峰值長1280倍,只用了8年時間。在2010年雙11最後一分鐘經歷了一場“宕機驚魂”後,大家發現只有自己做數據庫才有出路。

阿里最年輕合夥人胡喜:骨子裡沒點技術理想主義幹不來自主研發

在技術成熟之前,數據庫團隊經歷了長達五六年的孤獨感和不確定性。團隊負責人此前曾在另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庫,做了三年還沒落地,團隊於是被遣散。這位負責人和他的幾位核心骨幹後來被阿里“接手”,繼續埋頭做,做到第四年才開始撥雲見日。

“如果骨子裡沒有技術理想主義,幹不來自主研發。”胡喜說。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激進發展的這幾年,集中式IOE架構顯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中國國情,分佈式技術架構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漸成主流。

在去中心化的方法選擇上,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是為數不多堅持自研的公司。不過胡喜強調,自研和使用開源與商業系統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關鍵是要真正解決業務問題,作出自己技術得先進性。

“螞蟻選擇自研,多少是因為技術理想主義,不想被開源與商業技術框架束縛。”

在“無人區”穿行,自主研發是唯一出路

被逼出來的數據庫,只是螞蟻金服自主研發之路的開端。作為一家標杆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領域貢獻了數個里程碑式的創新:擔保交易、快捷支付、反向掃碼,刷臉支付,餘額寶,“3分鐘申請、1秒鐘到賬、全程零人工干預”的310貸款模式等。

老牌美國精英雜誌《經濟學人》在去年也幾次撰文指出,中國金融科技把美國甩在了身後。

胡喜說,這些創新的背後,是螞蟻從“被逼自研“到主動性的在基礎技術上全面自主研發。支持數字金融的五個基礎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風控、物聯網和計算,螞蟻全部自研。

阿里最年輕合夥人胡喜:骨子裡沒點技術理想主義幹不來自主研發

▲這些基礎技術,全部由螞蟻自主研發

這麼重的技術投入,是因為國外的技術體系同樣不支持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自己做研發是唯一出路。自主研發的領域越寬廣,基礎越深厚,我們能把握的主動權就越大,並且能反哺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從而更好的支持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

自主研發不是用來捏在手裡,是用來開放的

開放,是螞蟻金服技術自研之路的3.0階段。過去兩年,螞蟻金服陸續開放了AI、風控、物聯網技術等,2018年4月還對外開源了分佈式中間件SOFA。此外,螞蟻還將風控等核心技術能力開放給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錢包。

在沙龍上,胡喜解釋說,技術自研也是有邊界和“不能”的,開放正是突破“不能”的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讓更多普通人享受到技術帶來的美好和便利,是螞蟻技術人的終極目標。

胡喜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對自主研發的三點思考。

第一

:自主研發必須要有商業價值。假如支付寶剛成立時就做數據庫肯定做不成,因為不可能持續,這樣就不會產生正向價值,就不會有相應閉環推動力驅動技術更往前走一步。

第二:自主研發必須要有技術理想主義。他以螞蟻工程師為例,如果沒有理想主義,很難花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做雲計算、做數據庫;也不會有那麼多在美國過著優渥生活的科學家級技才拖家帶口來到杭州。

第三:自主研發要有家國情懷。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經濟革命)正在來臨,技術發展比前三次工業革命都要快得多。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遇,才能反超往前走。這就不僅要有企業情懷,還要有家國情懷。

“自主可控,說到底不是企業的自主可控,而是國家的自主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