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反覆咳嗽?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反覆咳嗽?怎麼辦?

天冷,霾重,病人多。

今年冬天,病人特別多,11月初病人一下子增上來,令人猝不及防。病人不僅多而且都比較重,肺炎,嚴重喘憋、高熱不退、反覆咳嗽的孩子都特別多。

孩子肺炎、毛細病情重家長急,而病情不那麼嚴重,但反反覆覆沒完沒了的咳嗽也夠家長憂心忡忡了。我後臺留言無數的都是說孩子怎麼咳嗽老不好,咳嗽好了又反覆怎麼辦?因為情況比較複雜,不能用一句兩句講清楚,這類問題就一律沒有回覆。寫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給大家,可以先將自己孩子的情況大致歸歸類,在相關的原因下找到解決方案。

到底有哪些原因讓咳嗽好好壞壞,沒完沒了?家長們又該怎麼辦呢?

反覆呼吸道感染

反覆呼吸道感染是反覆咳嗽最常見的原因。秋冬季,幹、冷的空氣會降低人體的呼吸道自身抗病能力,全身免疫能力也相應較低,因此呼吸道感染開始增加。而隨著呼吸道感染者的增加,感染源也在增加,交叉感染的幾率也在增加。

經常有小朋友感冒咳嗽剛好,送到幼兒園不到一星期就又開始咳起來。這是由於孩子疾病剛好,免疫力比較弱,而小朋友中很多帶病去幼兒園,交叉感染,造成再次咳嗽。

也有小朋友剛好,媽媽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場所比如購物中心、電影院、餐廳,期間沒有良好的通風,但人口稠密,患病人群夾雜其中,造成再次感染再次咳嗽。

還有小朋友,疾病剛剛減輕,立即開始上課上補習班,甚至一邊咳嗽一邊游泳、滑冰、考試。如果孩子生病了,這些就應該都不再那麼重要,要積極休息,而不是積極學習。

有的家長總擔心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不按療程服用,或者自行減量停藥。雖然這樣的家長相對不多,但也是有的。

怎麼辦:

冬季呼吸道感染完全避免不太現實,尤其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機場反覆生病發熱咳嗽,但注意下列事項是可以減少發生的:

  • 患病時最好家中養病,不要帶病上學上幼兒園,這既不利於自己恢復,也容易傳染給其他的小朋友。

  • 病初愈,人群密集的公共場合少去或不去。

  • 大魚大肉不吃或少吃,溫熱性水果如芒果、大櫻桃不吃,乾果類少吃,有些孩子要控制甜食。

  • 多飲水,每日排便。

  • 每日早晚冷水洗臉,鍛鍊對寒冷的耐受能力。

  • 天冷風大天氣剛剛出門時戴口罩,減少寒冷空氣的直接刺激。

  • 保證每日的休息,孩子現在體力鍛鍊太少,各種社交活動太多。需要減少孩子外出就餐聚會、各種party到深夜,天南地北飛行旅遊。

  • 按要求抗生素用夠療程。

孩子咳嗽時間長,家長觀察要細心,是持續每天咳嗽,還是停個3-5天又咳嗽,不要到醫生那裡就說咳嗽2個月了,間斷一週又咳嗽則反覆感染的可能性大,不間斷每天咳,醫生就會考慮另外的情況。

當您的孩子咳嗽有下列特點:

  • 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3周,夜間或清晨發作性咳嗽。

  • 痰少。

  • 運動後咳嗽加重。

  • 用緩解哮喘的藥物可使咳嗽發作緩解。

  • 追問病史往往有家庭成員有類似發病或有過敏性疾病。

當有上述病史時,則考慮過敏性咳嗽或咳嗽變異性哮喘。

如果咳嗽一緩解就停藥,容易造成咳嗽反覆不愈:即咳嗽剛好一點就停霧化,停霧化後咳嗽又很快加重,再霧化。其實,這樣咳嗽遷延的時間會更長,霧化吸入的藥物反而更多。

怎麼辦:

  • 不要自行決定停藥,切切!

持續刺激因素存在

臨床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的咳嗽明顯好轉,覺得病已經好了,孩子的咳嗽卻突然又加重,咳嗽的非常頻繁,家長不明白原因,會比較憂慮和緊張。

有哪些刺激因素造成咳嗽:

  1. 霧霾天氣:不多言,全是眼淚。

    建議:如有條件選擇變更居住地:飛到溫暖溼潤無霾的南方(羨慕)。但多數家庭因為工作、上學等各種因素只能留在原地。那就變更小環境:室內空氣清新或外出時戴有濾過作用的口罩吧。

  2. 寒冷空氣:咳嗽減輕,到室外受到乾冷的空氣刺激,尤其大風天,常會誘發非常劇烈的咳嗽。尤其是氣道敏感或哮喘的初愈患兒更容易發生。

    這種情況如帶孩子外出,要戴口罩,避免寒冷空氣直接、強硬的刺激。

  3. 劇烈運動:孩子咳嗽剛好些,在家憋了好幾天,出去瘋跑一陣子,回來晚上又咳個不停。

    建議:孩子疾病剛恢復的時候,不要讓孩子立即進行比較劇烈的運動,不要著急讓孩子迅速恢復運動課程比如跑步、滑雪、滑冰等。運動可以,需要循序漸進。

上氣道咳嗽綜合徵

這是一個家長有點陌生的疾病。

多見於學齡前與學齡期兒童。各種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顎扁桃體和(或)增殖體肥大、鼻息肉等上氣道疾病均可能引起反覆咳嗽。

咳嗽以晨起或體位變化時明顯,伴有鼻塞、流涕、咽乾並有異物感和反覆清咽等症狀。查體可見咽後壁濾泡明顯增生,有時可見鵝卵石樣改變,或見黏液樣或膿性分泌物附著。

其他原因引起的反覆咳嗽

反覆咳嗽的情形比較複雜,家長先從上文中找到可能的原因,按建議操作,如仍反覆咳嗽不愈,一定複診再看醫生,請醫生做甄別,以免延誤疾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