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茲萊的《黃面志》,曾讓1920年代中國文藝青年熱衷模仿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停刊120週年的英國文藝雜誌《黃面志》中文影印出版

再現19世紀英國文學“被掩埋的部分”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有這樣一本文藝雜誌,它在19世紀末只出了13期便告終結,卻引領了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壇風潮,並讓這股風氣影響到了世界另一端,作家郁達夫多年後看到這本雜誌時稱讚它 “獨霸一方,煥發異彩”,之後魯迅、田漢等人也被其中的插畫藝術所吸引,認為它對現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這本雜誌名為 《黃面志》,在1884年創刊後,便容納了寬廣的文化和藝術體裁:詩歌、短篇小說、隨筆、插圖、畫作。知名英國畫家比亞茲萊作為它的主要美編賦予了它驚豔文壇的氣質。而今在它停刊120週年之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了 《黃面志》13期的中文影印版,獲得文學界的廣泛關注,關於這本雜誌的前後故事也在近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主辦的“普魯斯特下午茶”活動中得到了深入探討。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黃面志》創刊之初會聚了當時英國文壇一流的作家、詩人和畫家,比如第一期就有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說。這些作家中既有浪漫派的也有寫實派的,並不拘於一種風格,但他們形成的一種共識就是對當時英國文壇偏於保守的創作表達了不滿,也由此在英國文學界引領了一股“頹廢”潮流。所謂“頹廢”,其實帶有對19世紀道德主義的反叛,是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表達。

而大約二十年後郁達夫、魯迅等作家接觸這本雜誌時也是被其審美氣質所吸引,稱其是世紀末 “獨特的情調底唯一的表現者”。但復旦大學出版社編審林驤華認為,“頹廢”一詞並不能準確歸納當時文學運動的底色,這些作家和藝術家是以“逃避”權威正統的方式表達文學觀念,《黃面志》這本雜誌便提供了詳細的19世紀末文學潮流的細枝末節。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英國文壇上是道德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一統天下,而《黃面志》作家群體則是打破這種一統天下局面的叛逆者,他們繼承了法國思想,在十九世紀末期的英國文壇上“獨霸一方,換髮異彩”。

郁達夫

相比文學作品,《黃面志》中的繪畫藝術有著更直接的觀念表達,而這與畫家兼雜誌美編比亞茲萊有著直接關聯,對於比亞茲萊其人,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表達了濃厚的興趣,他多年來收集了許多比亞茲萊的資料,他介紹說,在為《黃面志》負責藝術設計之前,比亞茲萊最知名的成績是為作家王爾德《莎樂美》設計了插畫,作品面世之後大受讀者歡迎,尤其是他的插畫部分精彩到了 “喧賓奪主”的程度,以至於王爾德抱怨說,“我的文字已經淪為比亞茲萊插畫的插畫”。對於他的繪畫藝術,後來諸多權威美術史著作都評價認為,“歷史上沒有幾個藝術家能像他把黑白色彩表現得如此強而有力。”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比亞茲萊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王爾德《莎樂美》插畫

然而,這樣一本在19世紀外國文學史中佔據重要意義的期刊,並不為中國讀者所熟悉,華東師範大學陳子善教授多年前就注意到畫家比亞茲萊對中國近現代一批作家和畫家有著廣泛影響,因而編纂了《比亞茲萊在中國》,他認為考察中國如何接受比亞茲萊藝術的過程有其文學史的特殊意義。他介紹說,郁達夫是最早向中國讀者推薦《黃面志》和比亞茲萊的作家,之後郭沫若也極為欣賞甚至在代表作《女神》中提到了比亞茲萊,而魯迅給出的“視為一個純然的裝飾藝術家,比亞茲萊是無匹的”這樣的讚美,在後來的研究者看來也折射出他多元的個人藝術趣味。

無可避免地,時代要他活在世上。這九十年代就是世人所稱的世紀末。他是這年代底獨特的情調底唯一的表現者。九十年代底不安的,好考究的,傲慢的情調呼他出來的。

魯迅

其他如梁實秋、徐志摩、田漢、葉靈鳳等人都對比亞茲萊的作品喜愛有加,當我們今天回看眾多當時名家的初版作品時,也會看到不少封面設計和內頁插畫有著明顯的比亞茲萊風格。如今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黃面志》完整影印本,不僅再現了19世紀英國文學中被掩埋的有價值的部分,也讓比亞茲萊的插畫再次走入大眾讀者的視野之中,並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學史,被那些發掘出的新細節構建出更多立體感和豐富性。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聞一多也深受比亞茲萊影響,這是為徐志摩的《巴黎的鱗爪》設計封面。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邵洵美創辦的《金屋月刊》模仿《黃面志》的裝飾風格。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比亚兹莱的《黄面志》,曾让192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热衷模仿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掃描左邊可進入微店

文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