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5年發展小史,從爆發到合規之路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前言:

中國第一家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企業,是2007年6月在上海成立的"拍拍貸",由此標誌著網貸行業的誕生。2007-2011年的五年時間內,網貸行業從默默無聞到一夜暴富,度過了P2P發展的初創期。在2012-2013年之間,網貸平臺吸取發展初期的大量壞賬逾期教訓,重點發展平臺註冊地域的本地市場;2014-2016年,我國爆發了大量的平臺跑路、項目自融等風險事件,引發業界對於監管法規的高度關注;2016年之後,是金融監管層對於網貸行業的集中規範整治時期。

零壹財經站在2018年中的時間節點,面對P2P網貸平臺紛紛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盤點網貸行業的發展歷程、監管導向與市場發展前景,期待在下一個五年,看到更為可喜的網貸行業發展嶄新成就。

一、發展歷程:中國網貸行業從誕生走向成熟

P2P網絡借貸,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從概念上來講就是"個人對個人"。在中國的實踐中,網絡借貸已經由個人借貸拓展到企業借貸。它的業務模式是指,由網絡信貸公司提供交易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並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從我國第一家P2P公司成立算起,到2018年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按照網貸平臺的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初步劃分為三個階段:

1.2007年-2011年:突出純信用貸款導向的起步發展期

網絡借貸作為我國的一項新生事物,吸引了一大批的互聯網創業人員紛紛介入,行業從業者大多數都沒有民間借貸或是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相關工作經驗。在這一時期,市場上相繼成立了宜信、紅嶺創投等平臺,它們基本都參照拍拍貸的信用貸款模式,用戶在平臺上發佈資料後,由平臺審核後就給予授信額度,這些融資項目往往缺乏對於資金用途、還款來源以及抵押物等方面的考察,通常以高息吸引投資人,同時國內缺乏完善的網絡借貸法律法規,導致平臺壞賬率激增,很多平臺發生倒閉、非法集資等風險亂象。據零壹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末,我國網貸平臺數量大約在60家左右,活躍的平臺只有不到20家,平均月成交金額為5億,有效投資人約為1萬人左右。

2.2012年-2013年:突出平臺所在地域借貸的高速擴張期

網貸平臺吸取發展初期的盲目放貸教訓,逐步引入具備民間借貸與金融領域從業經驗的新生力量,加強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的考察。同時,在選取借款對象方面,改為以本地借款人為主,有效降低發生貸款逾期的風險。此外,隨著我國通訊基礎設施從2G向3G發展、智能手機設備的普及,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批軟件開發公司,專門負責網貸平臺的網站搭建和APP開發工作。在這一時期,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的平臺成交量穩居全國四強。據零壹數據的不完全統計,網貸平臺的數量從2012年的161家增加到2013年的692家,主要原因是由余額寶帶動互聯網用戶對於網絡理財的重視度。

3.2014年-2016年:突出平臺自融跑路的風險爆發期

在資金流斷裂、經營管理不完善的網貸平臺逐步退出之後,市場上留存的是較為成熟的網貸平臺。多家P2P平臺在利益的驅動下,在平臺上發佈虛假標的甚至是自融,導致到期無法償還本息,每月都有多個平臺出現跑路的現象。為了有效控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事件,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此後,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銀監會等部委聯合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截至2016年末,零壹數據監測到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數量僅餘1625家,佔行業累計上線平臺的33%;累計問題平臺3201家,其中2016年有1106家,同比減少15.4%。

4.2017年至今:突出業務合規的行業整治期

網貸平臺的資產端,更注重細分場景的挖掘,消費金融、汽車金融、融資租賃等特定場景正在被不斷挖掘出來。同時,為了擴充資金與品牌優勢,網貸平臺公司也在海外籌備上市,2017年由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樂信等公司主導的網貸機構先後在美國交易所上市,並且獲得了支付、消費金融等業務牌照。同時,"強監管"政策直指網貸行業,目前網貸備案、斷直聯以及平臺合規審查等問題,都是各家平臺高度重視的,截至2017年末,零壹數據監測到的P2P借貸平臺共5503家(僅包括有PC端業務的平臺,且不含港臺澳地區),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539家(佔到27.9%的比例),同比減少24.3%。

二、平臺運營:P2P市場迎來"冰火兩重天"

經歷了2007-2017年的十一年之中,P2P網貸平臺數量從暴增到迴歸理性,不合規的平臺已經逐漸被清出市場。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P2P網貸平臺發展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市場格局。站在行業至高點的頭部平臺,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並實現海外上市融資;而另外的一類平臺,還處於生死邊緣,同時面對著合規審查、資金存管、貸款逾期催收等問題,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1.存量平臺數量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零壹數據監測到的P2P借貸平臺共5503家(僅包括有PC端業務的平臺,且不含港臺澳地區,下同),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539家(佔到27.9%的比例),同比減少24.3%。在正常運營的P2P平臺中,從事農村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平臺所佔比例僅為1.3%。具有獨特行業定位企業更容易獲得差異化發展優勢,定位於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網貸平臺寶象金融CEO張娟透露,農村供應鏈金融領域仍是一片玩家稀少、潛力巨大的"藍海",將"供應鏈金融"與"三農"結合,掘金3萬億農村金融缺口,是一片巨大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目前,寶象以做畜牧業供應鏈金融為主,畜牧業在中國已經比較成熟,有相對的專業性,同時涉及貿易,更容易貼近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目前寶象擁有三農寶、小微寶、雲鏈寶、優車寶、優企寶五大產品。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同時,2017年上線的平臺數量僅168家,同比減少72.2%。截至2017年底,各省市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但僅有四個省正常運營平臺超過100家:廣東337家,北京274家,上海214家,浙江195家。從正常運營平臺佔當地累計上線平臺的比例看,廣東、上海和浙江相近,分別為35.1%、32.8%和32.6%;但北京為44.6%,遠高於其餘三地。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2.問題平臺數量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零壹數據統計的問題平臺(不含轉型)共有3902家,佔平臺總量的比例高達70.9%。其中,公告停業以及隱性停運(連續兩個月不發佈借款項目)的平臺至少有1342家,佔到歷史累計問題平臺數量的34.4%。2017年問題平臺至少有643家,同比減少44.6%;12月問題平臺至少有46家,環比減少43.8%。

2017年,在所有的問題平臺中,失聯跑路的平臺共有196家,佔到30.5%的比例;網站無故關閉的平臺共160家,佔24.9%;歇業停業的平臺共141家,佔21.9%;提現困難的平臺100家,佔15.6%;其餘如下圖所示。從問題平臺的區域分佈來看,上海市最多,達到122家,佔到19.0%;北京、廣東和浙江分別有97家、96家和79家,所佔比例分別為15.1%、14.9%和12.3%;江蘇和山東分別有35家和31家,佔比分別為5.4%和4.8%。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3.轉型平臺數量

除因各種原因停止P2P網貸運營外,還有部分P2P網貸經營主體將運營方向投入到別的領域,如互聯網眾籌、電子商務等。零壹數據將這類歸為"轉型"平臺,不納入問題平臺範疇。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歷史轉型平臺數量至少有62家,2017年轉型平臺共計20家,每月新增1-2家左右。

4.網貸交易規模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P2P網貸行業累計交易額保守估計約為6.07萬億元,其中2017年交易額約2.71萬億元,同比增長38.8%。2017年12月交易額約2280億元,環比減少1.3%,同比增多10.1%。從2017年我國各省份的網貸交易額分佈來看,最高的是上海、廣東、北京和浙江四地,規模分別達到6879億元、6576億元、5252億元和2868億元,合計佔到全國總量的80%。整體來看,P2P網貸行業成交額年交易額仍在逐年增長,但增速逐漸減慢,考慮到網貸行業所面臨的監管環境及市場環境,零壹數據預計2018年總交易額應該在3.5-4.0萬億元左右。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5.網貸貸款餘額

截至2017年末,P2P網貸貸款餘額(指待還本金,下同)為12050億元,待還利息約1109億元,約為本金的9.2%。貸款餘額較2016年同期增長45.1%,較11月末下降0.9%,已連續三個月呈下降趨勢。分地域來看,北京3300億元,約佔27.4%,上海和廣東分別有3310億元和2780億元,所佔比例為27.5%和23.1%;與11月末相比,北京和廣東貸款餘額環比輕微下降,上海則有所增長。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6.借款期限與利率

2017年,我國P2P網貸平臺的平均借款期限為152天,這一數據在2016年和2015年分別是206天和229天。近三年來,P2P網貸行業借款週期在逐年縮短,這種趨勢與個人貸款,尤其是短期現金貸資產增多有關。2017年12月,P2P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185天,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平均借款期限分別為288天、304天、179天和178天,四地均較上月有明顯延長。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2015年至2017年,我國P2P網貸平臺的平均投資利率分別為11.79%、10.03%和9.64%,這一指標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下圖列出了2016年至2017年各月利率的變動走勢,2016年下半年開始已基本趨於穩定,各月P2P網貸行業平均投資利率均未高於10.00%,2017年各月平均值為9.65%。從各省市的貸款利率來看,2017年12月,除廣西、河南、河北、內蒙古、湖南和湖北外,其餘省P2P平均投資利率已低於12%。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7.借款人數與投資人數

2017年,我國P2P網貸行業活躍借款人(不區分個人和機構)估計在1350萬左右,同比增加136%。人均融資額為20.1萬元,較2016年(34.2萬元)減少了41.2%。2017年12月,借款人數約508萬,環比減少0.4%,同比增加148.2%,人均融資金額為4.5萬元,環比基本持平。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2017年P2P網貸行業活躍投資人數估計在1250萬左右,較2016年(998萬人)增多25.3%;人均投資額為21.7萬元,同比增加10.7%。近兩年各月活躍投資人走勢如下圖所示,相較於2016年各月投資人緩慢增長的趨勢,2017年投資人數量已經相對穩定,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月度活躍投資人基本保持在450至460萬人的區間內。2017年12月,活躍投資人數為455萬左右,環比減少0.4%,同比增多2.2%;人均投資金額為5.0萬元,環比基本持平。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三、監管加碼:國家對網貸合規要求持續升級

從2016年我國正式成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始,金融監管層持續加強對於網貸行業的監管力度,嚴防金融亂象發生。尤其是在2018年,國家先後出臺了對於網貸備案、斷直聯、互聯網資管整治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這些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通過核查網貸業務各類資質文件等方式,加強P2P借貸行業准入控制,明確禁止事項;二是提高P2P借貸平臺的業務和運營規範,確立平臺的信息中介定位,加強合規運營;三是明確了各監管方的責任,減少監管盲區。

2016年是我國正式出臺網絡借貸監管法律實施細則的第一年,此後,2017年我國密集出臺對於網貸平臺相關業務的管理政策文件,因此2017年也被稱為網絡借貸史上的"合規之年"。截至目前,我國網貸行業已形成"1+3"監管制度體系,具體包括: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2017年初《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2017年下半年《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及《信息披露內容說明》。下表是零壹財經梳理的2016年以來網貸行業相關的監管政策,可以看出監管層正在全面加強風險整治力度,嚴格查處不合規的網貸平臺。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2016年以來,大量網貸平臺在監管要求下,改為小額分散類資產標的或者進行平臺轉型,因此大部分P2P平臺的轉型方向調整為消費金融、汽車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發展線上小額借貸產品,能夠得到國家對於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但同時風控是重要一環。在風控上,供應鏈金融具有典型的強風控特性,供應鏈金融平臺往往通過以上下游企業的擔保或增信措施增強風控,如下圖所示,寶象金融形成了下圖列明的整個供應鏈風控體系。雖然前期系統搭建程序複雜,時間成本較高,但模型成型後,就成為變動化產品,在新的場景下只需要雙方系統對接的微調,降低人力成本。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與此同時,按照監管層此前制定的網貸備案時間表,2018年6月份是最終截止時間,如今各省市仍未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或預示著下一步對於網貸行業的資產類型、平臺持牌情況、平臺資本金等約束條件更加嚴苛,加速問題平臺退出市場。對於存量平臺來講,監管管控力度的提升有助於行業整體規範化運營,有效杜絕資金池、期限錯配等隱患問題,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信心回暖。

四、前景展望:海外上市與垂直細分領域引發關注

網貸平臺的出現,提升了社會大眾獲取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便利性要求,降低了個人與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資金配置效率。而從另一個側面來觀察,問題平臺的不斷滋生也暴露出行業發展的缺陷,尤其是在金融業務操作環節缺乏合規意識,因此監管層不可缺位。零壹財經根據監測網貸平臺的運行情況,在此提出行業發展的三點趨勢,以供參考。

1.頭部P2P平臺紛紛申請赴港或海外上市

P2P網貸平臺隨著自身規模的擴張,現有資金流已不足以支撐平臺在技術研發、增持金融牌照、網貸系統升級等各項費用支撐,因此紛紛選擇上市融資。在選擇上市渠道上,頭部P2P平臺往往選擇香港或海外上市,而沒有在A股上市,主要考慮國內上市的企業盈利要求、淨利潤水平與排隊等待時間等因素。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四家中國P2P網貸平臺在美國上市:宜人貸2015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信而富、和信貸和拍拍貸2017年先後登陸美國交易所市場。此外,P2P網貸平臺桔子理財母公司樂信於12月31日在納斯達克掛牌。零壹財經判斷,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環境的不斷成熟,未來將有更多的網貸平臺選擇上市融資。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2.P2P網貸進入存量增長、專注垂直細分領域階段

隨著監管部門對於網貸行業的合規管控政策相繼出臺,越來越多的問題平臺逐漸退出市場,2016年以來各月新增網貸平臺的數量也在大幅減少。我國P2P網貸平臺已經進入存量增長階段,由少數平臺貢獻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尤其是整體網貸行業即將迎來的備案登記要求,零壹財經相信備案成功的平臺將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促進網貸行業的優勝劣汰。

P2P平臺在選擇項目標的方面,平臺之間的分化明顯加快,正在朝向消費金融、汽車金融、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特定借貸項目方向發展,資產端垂直化發展、專注於某類網絡借貸業務的趨勢更加顯著,有助於平臺更好地做好風險定價,降低發生貸款逾期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發展農村市場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我國目前尚存在3萬億的農村金融缺口,發展潛力十分巨大。作為較早發展農村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網貸機構,寶象金融聯合創始人張娟指出,網貸平臺要立足自身優勢,拓寬市場業務範疇,規避同質化競爭,才能建立企業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力。

3.全面推進新技術在P2P借貸領域的應用實施

在風險防控方面,P2P網絡借貸平臺正在不斷加強各類新技術的應用,包括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通過技術手段來搭建數據風控模型,有效降低網貸壞賬率。例如,在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上,宜信、拍拍貸都已開發了大數據模型,用於反欺詐、自動審貸、風險評估等方面;在區塊鏈的應用上,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在2017年1月發佈了網貸行業信息共享系統--"X-credit信息共享系統",採用去中心化的技術,使共享數據無法獲取、存儲、合併與修改;在人工智能的運用上,主要應用於智能投顧領域,通過數據模型和後臺算法,為投資者提供建議,推薦出標準化的資產組合。

除了將技術應用於上述風控模型搭建與智能投顧產品推薦之外,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還將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真正體現出"產融結合"的發展理念。寶象金融也計劃在2018年設計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升級創新過程中,計劃完善物聯網領域,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提升業務能力和企業競爭力。

總體來看,在過去的五年時間中,我國網貸行業經歷了由"無序擴張"到"合規管制"的發展歷程,湧現出宜人貸、拍拍貸、樂信等上市公司,是對我國傳統金融業的有效補充與完善。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貸款逾期、提現困難、企業跑路等一系列負面事件,而隨著網貸行業形成"1+3"監管制度體系與備案登記進程的推薦,勢必將為網貸行業塑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成長環境。本文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面臨各家網貸平臺的同質化競爭現狀,在篩選借款項目方面,需要在垂直細分領域做深做精,全面掌握細分領域的借貸風險特徵與風控策略,進而實現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業務規模逐漸放大,推動中國普惠金融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零壹財經·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週年系列專訪

P2P网贷5年发展小史,从爆发到合规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