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賦能未來航運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日前,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懷進鵬表示,科技創新正推動中國交通運輸快速發展,併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動能。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交通科技、智能化交通運維體系、信息化物流網絡體系等高科技含量的中國交通正深刻改變著中國。

新科技赋能未来航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雖然全球航運還在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陣痛夢魘中,但新技術和信息卻在這個階段爆發性的增長,給航運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和希望,航運的發展和探索一直從未停滯。

在最近一兩年裡,航運業的熱點之一可謂是“跨界式發展”,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悄然改變著航運業,航運企業、生產商、海關以及港口都可以從這些新技術中受益。可以預見到,新科技在未來勢必將給航運業市場帶來巨大潛力。

大數據,帶來未來航運新機遇

大數據已不僅僅是一個火熱的概念,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很多國家推出了大數據的發展規劃。作為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大數據與航運業的結合正“在路上”。

據瞭解,有不少交易所和企業在航運服務平臺的業態方面試水:有的已經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如將訂艙放到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易,累積大量的業務數據,利用這些數據作為金融授信的輸入,給中小貨代公司和船公司做金融服務;有的利用大數據的方法做線上船舶價值公估服務平臺,不但引入了船舶基本數據的變量,還考慮船舶動態運營這方面的因素對船舶價值的影響;在數據挖掘價值方面,如衡量航運市場景氣程度、衡量某一航線運價變動;在新的投資機會方面,除了大數據產業本身以外,更多的是帶來利用這個工具所能洞察到的投資機會,比如預測航運市場中期價格走勢,比傳統的分析方法有效得多。

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可以預言,大數據將是未來幾年商家必爭的前沿領域。在全球航運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航運企業如果能意識到大數據帶來的潛在商機,重構信息服務平臺,創建航運大數據的獨特解決方案,挖掘和發現新的商機,創造新的產業價值,將是提升整個行業競爭力和利潤率的有效途徑。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徐凱認為,整個行業最終將實現“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融合,將實現整個行業的信息化、透明化、標準化,這一趨勢毋庸置疑,但這個過程大概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互聯網+”剛剛起步,已經開始在行業內摸索前行,但是大數據還沒有真正沉澱和落地。如何實現航運業智能化、智慧化,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大數據的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

區塊鏈,創造未來航運新格局

所謂區塊鏈技術,即Blockchain technology,被稱之為“分佈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每個公司乃至班組都參與數據庫記錄。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知識產權保護、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可謂炙手可熱。中國航海學會會長、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說,航運、港口特別是物流領域是需要信用、規則和制度的,區塊鏈技術在這個領域也將大有可為。未來可以用技術管理取代制度管理或者是信用管理的,就應該用技術管理來完成,這就是區塊鏈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進入2018年,區塊鏈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航運業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馬士基與IBM自2016年起就開始構建基於區塊鏈和雲計算技術的合作,目前,二者的合資公司獲歐盟批准。4月1日,中遠海運集運攜手京東、佳農,利用區塊鏈技術進口香蕉。5月14日,匯豐銀行完成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貿易融資交易。此外,香港區塊鏈和金融方案提供商300cubits已完成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貨物運輸試驗,並進行了首輪首次代幣發行(ICO)。丹麥全球共享集裝箱平臺的創始企業Block shipping也於5月14日開始首次代幣發行(ICO)。5月25日,區塊鏈海事保險平臺也上線,馬士基作為試驗方參與其中。業界看到,航運企業、金融機構、物流公司、貿易商以及不斷湧現的初創公司都在擁抱和嘗試“區塊鏈+航運”的模式和應用場景。

航運業龍頭企業“牽手”區塊鏈,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航運人驚呼“區塊鏈將改變航運業”,一個航運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馬士基首席數字官Ibrahim Gokcen在談及航運區塊鏈時表示:“我們與IBM的合作項目旨在通過探索一項顛覆性技術如區塊鏈來解決真實的客戶問題,為整個行業打造創新的業務模式。我們使用的解決方案不僅會降低使用者的貨物成本,還可以使新興和發達國家的更多企業更輕鬆地參與到全球貿易中。”

雲計算,啟動未來航運新引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航運數據呈現指數級增長,讓人們對航運的未來產生無限的遐想和嘗試,如何驅動這個龐然大物前行?如果說內燃機是輪船航行的原動力,雲計算無疑是信息時代的航運“新引擎”。

面對航運如此海量的數據,不能很好地將數據提供價值,那金礦也將一文不值。毋庸置疑,未來我們會越來越依賴於數據,數據也將是未來幾年航運企業必爭的前沿領域。藉助雲計算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使我們能夠在更高的維度去解決海量數據共享和分析的難題,讓我們將能夠看到更多數據背後的東西,比如融合更多維度的信息為航運提供服務,看清航運背後反映的經濟走勢。

根據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已經有69%的企業正在使用雲技術,另外18%的企業表示正在計劃實行此項技術。

對航運企業而言,如何有效、合理地進行信息化投入是每個領導者都要必須考慮的問題。大型班輪公司的航線遍佈全球,同時也將自己的代理點分佈在全球各地,這就要求企業的信息網絡全球化。

在雲計算的環境中,航運企業可以藉助公用雲提供客戶各類服務,如:船期查詢、電子訂艙、運價查詢、實時跟蹤、在線服務等方面大大提高運輸服務效率。通過雲計算,航運企業可以更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取市場各類信息,從而及時調整航線、班期、配載、運價等信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益。

有航運專家表示,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雲計算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利用互聯網為基礎平臺在航運業內的應用領域內出現了革命性的飛躍,在廣度和深度大大擴展,並對航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助力未來航運業新變革

今年,“人工智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是“人工智能”2017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後,再度被抬上經濟發展重要舉措的大臺面,而這一次則進一步強調了“產業級的人工智能應用”。很顯然,人工智能已經到了產業化、應用化的關鍵階段。

今年1月16日,由振華重工、上海人工智能企業西井科技以及某國際航運巨頭三方聯合,研製出了全球首臺自主駕駛無人集裝箱跨運車。據瞭解,無人跨運車能夠提升碼頭的安全標準和作業效率。目前,經過三方的共同努力,一輛10餘米高的無人跨運車已成功完成多次實際場景路測,並達到了預期效果。聯合研發團隊介紹,該無人跨運車無需事先埋設磁釘,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即可實現自主定位、自主導航的無人駕駛決策。此外,無人跨運車不但可以自動規避障礙物,還可以做出減速、剎車或繞行等遭遇突發狀況的決策。同時,無人跨運車可以根據碼頭的實際路況,自主規劃出集裝箱水平運輸的最優駕駛線路。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說,智能航運是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現代航運新業態。發展智能航運,有利於深化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培育新的技術優勢和經濟增長點,有利於重塑全球航運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工智能必將在航運業引起一場智能化的變革,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將遭受到挑戰。航運企業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通過積極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面對新科技,航運業何去何從?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真虹在回顧了航運業歷史後,總結道,上一次行業出現顛覆性創新是六十年前出現的集裝箱運輸,此後走上了依靠規模化來降低成本的發展之路。現在走老路不行了,新一輪顛覆性創新是必然的,而對信息化、“+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利用可能會是實現這種創新的重要手段。

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叫智能時代,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不管你是否熟悉,它們正在崛起,並深刻地影響行業的變革。在這場大變革中,傳統航運與物流企業紛紛主動擁抱智能時代,向智慧物流轉型升級。但“智慧物流”並非依託技術“野蠻生長”,“智慧航運”也不僅僅強調“智能”,除技術上的變革,更需要發展理念、組織管理、運營模式、價值服務的深刻革命。

航運業擁抱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科技,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航運業對大數據、區塊鏈的運用和開發方興未艾。在數字化時代,如何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發揮好區塊鏈技術提供的“有序、安全和穩定”功能,服務於我國航運事業及其相關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於我國航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是未來值得航運業深思的一篇新文章。

正如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金永興所說,大數據、移動互聯網、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智能技術等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和改變社會經濟生活方方面面,航運業面臨顛覆性挑戰,企業只有順勢而為才能生存發展,才能贏得未來先機。(中國水運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