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寒冬將至,是被短視頻、直播搶了客嗎?

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達到202億元。雖然中國電影票房一路飆升,但不少業內人士還是感受到了近期的“行業降溫”,紛紛表示出對資本撤離的擔憂。

影視行業亂象頻出,明星的高片酬、過度炒作、虛假票房等一系列問題讓影視行業蒙上陰影,6月4日A股影視板塊遭遇重挫,包括華誼兄弟、唐德影視、長城影視、上海電影等股票跌幅均在5%以上。

影視行業寒冬將至,是被短視頻、直播搶了客嗎?

另據中文投數據研究院的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9月,23家A股影視公司半數業績下滑,老牌民營電影公司主營業務同比減少甚至虧損,149家新三板影視公司中62家虧損,佔比41.61%。傳統院線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影視行業寒冬將至,是被短視頻、直播搶了客嗎?

目前,中國電影在資本進入上仍比較盲目、投機,內容與口碑更決定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總體票房收入規模甚小,資金回收單一、風險大。

愚以為,影視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有限,上市融資本身的不穩定因素較大,而且單純的電影票房市場規模其實較其他泛娛樂風口來說並不算大,因此在短期爆發式增長几無可能的前提下,資本市場對其看淡,也是正常的現象。

影視行業寒冬將至,是被短視頻、直播搶了客嗎?

影視劇、短視頻和直播中有大量的用戶是重合的,這部分中間地帶人群的時間投放到哪種泛娛樂,都會帶來一定的風口效應,傳統影視公司在互聯網企業的衝擊下需尋求突破。

因此,泛娛樂的新風口出現後,影視行業的寒冬,將會變得更為嚴酷。如何取暖,或許唯一路徑就是靠真正有意義的爆款說話,並形成衍生鏈。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