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的記憶

“大光明”的记忆

舊上海的一則報道說,那時最常上影院的五類人是:談戀愛的年輕男女、厭倦舞臺劇的有閒婦女、無聊的富商、逃避生活的青年以及影評人。拋開當時文字形容的文藝腔不論,這個人群和今天的影院觀眾已相差無幾了。但無論如何,大光明大戲院不是窮人階層去得起的電影院,擱在今天講,也就是五星級的影城級別。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將近尾聲。資深的影迷不僅挑電影還會挑影院,儘管搶票的時候可能沒有多少挑挑揀揀的餘地,不過看法還是要講出來的。據說,在電影節裡著名的大光明一號廳差評不少,因為廳太大,人太多,坐在裡面體會不到那種觀影的氛圍。不過無論如何,在上海老牌的影院裡,大光明都是數一數二的。

“大光明”的记忆

這裡不再多介紹那個鄔達克的大光明,而是要來說說,一個曾經讓上海男人“扎臺型”的大光明;一個讓80後的童年,豐富多彩的大光明。

這是一座擁有很多“第一”頭銜的影院:“遠東第一影院”、中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第一家四聲道立體聲電影院、第一家四星級電影院、再到後來,第一家推出週末通宵場”的電影院。

“大光明”的记忆

1933年6月14日,以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新片《熱血雄心》(Hell Below)為首映式。從1933年重新改建開業起,大光明電影院就成了上海灘時髦的標誌。

“大光明”的记忆

“看電影,吃爆米花”,早在30年代就已經是上海人的流行。張愛玲曾這樣描述大光明的奢華:“電影院裡的水汀開得暖暖的,有存衣服務,把大衣脫下來交給侍應生,他交還你一隻有號碼的銅牌,散場後拿銅牌領回大衣,有條不紊。”

影院門廳十分寬敞,門廳內兩側各有倚牆大樓梯通往二樓,兩梯間通道通向底層大廳。門廳的地坪鋪嵌銅條的彩色磨石子,室外光線透過大面積玻璃長窗,門廳顯得十分明亮。觀眾廳設1700餘席位,其中樓座717席位。樓座休息廊內設有噴泉水池一座。在燈光的照射下,水花現出彩色光影,綺麗多姿。

“大光明”的记忆

在影院內部設備方面:觀眾廳內有冷氣,由世界著名的甘利亞冷氣公司提供設備及安裝,冷氣調節自如,使室溫始終保持舒適,這在當時是一流的;內設有聲電影放映機,觀眾廳內的座位舒適柔軟,無論看電影和走動,都是最理想的。

因為聯合院線的緣故,這裡放映的都是美國八大影業公司的影片,20世紀福克斯、華納兄弟、派拉蒙等等,不光票價高,英文不好的,還真坐不進去。

“大光明”的记忆

上世紀30年代大光明戲院的電影海報

據統計,當時進口片與國產片的比例大致為9:1,據大光明大戲院上映電影片目,可知從1933年到1942年這十年間僅有一部中國電影放映,其餘全是美國片。

為了配合美國電影的放映,在1939年,大光明推出美國廠商為其專制的“譯意風”耳機,觀眾另付一角錢可以戴上它,由專人講解劇情對白。一時間,到大光明看電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入場口滿眼是社會名流和外國人,每到週六九點一刻那場電影,往往會有幾百輛汽車停在附近幾條馬路上。

“大光明”的记忆

1947年大光明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

一流的影院,也有“一流”的價格。到如此豪華的影院看一場電影,自然價格不菲,在大光明開業廣告上刊登的票價是:日場正廳六角,樓廳一元,包廂一元半,夜場則還要上浮半元。當時兩元足足可以買兩鬥半大米,而一般性影院,票價僅僅一角五分!

“大光明”的记忆

1938年大光明戲院的電影票

大光明看電影,不僅是一個特別好的去處,更重要的,也能說明一個小青年路道粗,有辦法,能夠滿足小姑娘的虛榮心。況且還可以孵冷氣,不談戀愛也照樣光明。所以大光明的售票窗口,除了早場早早場,其他場次幾乎永遠是亮著“客滿”的紅燈,尤其是晚上7點半左右開場的第四場,大概就是上海很長一段時間最緊張的電影票。

即使在文革中,即使在改名為“東方紅”的年代裡,大光明依然是上海人的休閒生活的旗杆。再革命的主題,再虛假故事,總能夠在大光明這麼一個充滿了“南京路香風”的電影院裡,發酵出合乎上海人需求的物質和情感。

文革結束後的頭幾年,大光明卻一直是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思想嚴重回潮、流氓阿飛習氣最嚴重氾濫的重災區。滬上知名的論壇“寬帶山”上,曾流傳過當年的一個傳說,“大光明捉垃三”:說是夏天有一些女青年裙子裡面不穿短褲的,被工糾隊員當場“請”到了辦公室,而且被請到辦公室的不是一、兩個。

“大光明”的记忆

這樣的傳說,已無從考證。

不過,放電影的時候,工人糾察隊的手電筒,倒是會來一次突襲檢查,一束強光照向某一對男女,別說,照得也真準、真有水平。幾乎同時,所有人的視線,都會聚集到了手電筒照射的焦點上,被照的男女面孔慘白,沒有被照到的,算是僥倖逃脫。

如今的大光明已經退出了時尚領地,但是它曾經是上海時尚的標杆。在上海人的潛意識裡,大光明就是上海最有檔次的談情說愛的地方。為啥?隔壁是國際飯店,對面是人民大道和人民公園,再往東走就是市百一店,這是南京路的香風,在此盪漾的節奏啊!

“大光明”的记忆
“大光明”的记忆

說到放電影,當年大光明可是常年雄踞“首輪影院”的第一位。大光明的優勢,就是擁有最大的放映廳,是八九十年代幾乎所有電影活動和單位團體包場的首選之地。

你還記得這部電影麼?

“大光明”的记忆

1980年,《405謀殺案》上映之後,取得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果,最為了不起的是,影片當年創下了觀影人次過億、以及票房收入過億的紀錄——要知道:當時最頂級的上海大光明這樣的電影院,一張電影票票價才三毛五分錢,其他中小城市票價大體都在一毛錢左右,也就是說估計至少有6億人次看過《405謀殺案》這部電影。

那麼,你還記得這個畫面麼?

“大光明”的记忆

80後的小夥伴們都會記得,小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最煩的就是“跑片未到”——也就是說,電影拷貝還在另外一家電影院播放。每到這時候,電影院總會放一些墊片來拖延時間。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分鐘左右的《祖國新貌》和新聞、科教片。有時候,墊片時間長了,觀眾就會起鬨;而當電影屏幕黑了下來,小夥伴們又會興奮地鼓起掌來,如果還播放墊片,那起鬨聲就更大了——真的有些懷念那時候的看電影氣氛。

“大光明”的记忆

90年代初,大光明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整修,這一次面臨國產電影的不景氣,和設備一樣更新的還有觀念。為順應香港電影盛極一時、錄像帶市場繁榮的市場環境,大光明新開了兩個錄像廳,總共4、50個座位,一年就有120多萬收入。

1992年,還增加服務小姐送毛巾、飲料到座位等服務,這些服務多少有些回到解放前大光明的感覺,但確實令這家老牌電影院保住了老大的位置,顛峰時的年度票房收入,達到了2000萬。

“大光明”的记忆

1993年,《霸王別姬》在大光明首映

“大光明”的记忆

首映當日,當年的追星族們把大光明的玻璃門都擠碎了

1999年,環藝影城開出來之後,大光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畢竟前者走的是小廳放映路線。大光明只有一個大廳,選擇面太狹窄。大光明最差的一天,一度只有幾十張票賣出去,還都是屬於給老人看的公益場。

“大光明”的记忆

進入21世紀,大光明繼續復興里程,並引進了數字放映設備,不斷提高放映質量。2008年,大光明電影院斥資1.2億元人民幣,對影院進行修復工作。改造後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納1900人的放映大廳被縮減了600個座位,同時新開發出了五個小觀眾廳,包括一個VIP廳,使得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至2009年,票房收入突破6000萬元,年觀影人次超過二百萬,在全國影院票房、人次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大光明”的记忆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大光明”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