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為你發現美 美物計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文 | 美物計 圖 | 故宮博物館

芒種餞花神

青梅好煮酒

今年芒種的時間是

2018年06月06日

01:29:04 星期三

農曆戊戌年 四月廿三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

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隨著五月腳步的遠去

六月的熱烈登場

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正式來臨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簡而言之芒種即是

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一收一種間

已道盡芒種的節氣內涵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芒種日晴熱,夏天多大水

水量充沛溫度日高

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

芒種時節時風時雨

長江中下游地區

將進入連綿多雨的黃梅時節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

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響

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

全國大地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芒種芒種,收穫幸福

再種下希望

芒種到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

播種、移栽、苗期管理

夏收、夏種、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冬天播種的小麥亟待豐收

春天播種的棉花等待灌溉

夏玉米和大豆也到了播種的時候

真是五月人倍忙

六月無閒光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芒種三候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天道有序,萬物有時

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風景

芒種,也有色彩分明的三候

每一候都在訴說著仲夏夢長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一候螳螂生

夏日流螢籬笆上,幽草舞螳螂

芒種一到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下的卵

因感受到陰氣初生

新生的小螳螂破殼而出

螳螂捕蟬,夏天蟬來了

又怎麼能少了螳螂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二候鵬始鳴

東飛伯勞西飛燕,牽牛織女時相見

自上古以來

伯趙是掌管曆法司正的屬官

"伯趙"是伯勞

夏至鳴,冬至止

芒種之後,喜陰的伯勞鳥

獨立枝頭感陰而鳴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三候反舌無聲

鳥如其名,與烏鴉同類

本是能隨時模仿

併發出其他鳥叫聲音的它

也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

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綠樹晚涼鳩語鬧

畫梁晝寂燕歸遲

樹蔭底下涼風習習,鳥聲啁啾

白牆黛瓦的橫樑上一片寂靜

燕子它還未倦飛而返

到了這個時節,夏季即將轉入

景色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而民間的一些芒種習俗

更為這個節氣增添了幾分熱鬧色彩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送 花 神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

轉眼芒種已近(農曆)五月間

繁華落盡,百花凋殘

芒種日舉餞送花神歸位

是一場花離枝頭的繾綣別離

盼望著來年春天與花神再相會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安苗

芒種時節,種完秧苗

為祈求秋天豐收

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

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

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

作為祭祀供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

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煮 梅

每年五六月江南多雨

梅子由青轉黃

便是梅子成熟的季節

那年青梅煮酒論英雄

而今夏日炎炎,微風燥

一顆凡心兩隻拙手三杯梅酒

摒除煩憂消夏避酷暑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芒種後氣溫升高人焦躁

空氣潮溼悶熱

進入典型的夏季氣候

芒種要養生

多喝水,常洗澡

勤換衣衫,防中暑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起居宜晚睡早起

中午小憩一會兒

飲食須清淡

宜輕清甜淡之物

大小麥曲,粳米為佳

食勿過鹹、過甜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情志要放鬆

芒種時風火相煸

容易精神不振心情焦躁

要調適心情

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

通洩得以自如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稻子的揹負是芒種

麥穗的承擔也是芒種

站在大江兩岸的田野上

徜徉在芒種的繁忙裡

那一個個在烈日底下,在狂風暴雨中

低頭勞作身姿是夏天最迷人的風景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芒種不種,過後落空

對於他們來說

生命的豐厚來自於耕作

耕作的過程必定繁忙

種地如此,人生亦然

只有播種希望,才能收穫幸福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春爭日,夏爭時

天道酬勤,只爭朝夕

仲夏時節至,又是一年高考時

願每一個即將上場逐鹿中原的學子

十二年寒窗苦讀天不負

過五關斬六將

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

芒種: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也祝願每一個人

“芒種前後,種瓜點豆”

把握當下,熱情如花

世間的美好與幸福

終會如約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