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地說規則,規則會更健康地成長在心裡

花花的話

大家好!我是每天被人流擠進地鐵的花花!

相信大家都有排隊的經歷,但如果周圍有人不排隊、不遵守規則。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呢?還如何教育他遵守社會規則呢?

接下來就分享一本可以培養孩子規則意識,在生活中養成自覺排隊習慣的繪本《排隊啦,排隊啦》!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前些天早上交通管制,快十點的地鐵站門口依舊排著長龍般的隊伍。整個隊伍一直都還比較有序,但是到了安檢口,後面有幾位中老年人就開始從拐角的縫隙中不斷往前擠。因為他們往前擠,本來兩隊隊伍瞬間變成了四、五、六條隊伍,通過速度明顯放緩。

- 在這種時候,往前擠能加快自己的速度嗎?

- 並不能,他們一度互相卡在安檢機前。

- 他們真的有那麼緊急嗎?

- 並沒有,他們通過安檢後選擇了慢慢悠悠地往裡走。

排隊,是一個社會中不能再普通的約定俗成的規則。我們為了穩定秩序、保證安全和提高效率發明了排隊這件事情,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還有人不做呢?

這很有可能就是他們從小就沒有形成必要的秩序感和社會規則意識。

01

秩序感

秩序感,是適應社會環境必不可少的一種生存能力,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三者統一。在幼兒階段,秩序感逐漸產生、增強,並初步定型。

幼兒內在會對環境中事物的位置、順序、狀態,以及規律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定要以同一個姿勢入睡,一定要用某一套餐具吃飯,這些都是他們內在產生的秩序感。

與此同時,客觀外在環境也會對幼兒的秩序感提出要求,比如在幼兒園裡想玩同一個玩具,不可能同時玩的情況下就要有先後順序,洗手-吃飯-洗漱也是一定要遵守的次序,但這些並不一定是由幼兒內在自然激發的,而且很有可能是他不太喜歡和習慣的事情。

形成良好、有序、符合社會基礎要求的秩序感,更有利於順暢地和社會交流,對社會的適應性更強,便利自己,也便利他人。

美國社會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3—4歲的兒童如果有著良好的生活秩序習慣,那麼他們6歲之後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得更自如、和諧。

此外,秩序感也是人格發展中意志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健康人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幼兒秩序感的發展先於自制力和堅持性的發展,同時也是自制力和堅持性發展的體現,秩序感不僅僅是秩序感

02

規則意識

在秩序感不斷髮展的同時,幼兒階段也是規則意識萌發和規則行為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

規則意識是個體社會性發展中社會認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給孩子社會規則能幫助他理解世界。

掌握規則和遵守規則也就意味著能夠對周圍的環境做出預期,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可掌握的感覺和“父母一直在自己身邊,永遠能獲得回應”一樣充滿安全感,是排除焦慮情緒的重要保障。

那怎麼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恰當的秩序感和規則意識呢?

後浪出版的《排隊啦,排隊啦》就是一本很可愛的和小朋友討論“秩序感”和“社會規則”的繪本。這本繪本是日本著名兒童繪本夫妻檔作者竹下文子和鈴木守的最新低幼圖畫書,其中有富有韻律感的語言,親切而溫暖的畫面,是送給幼兒的完美入園禮物。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排成一長溜的小螞蟻、東倒西歪跟在鴨媽媽後面的鴨寶寶,還有笑眯眯的小朋友們,他們排著隊吃好吃的東西、在池塘裡快樂地游泳,還有滑梯。讀這本繪本,可以塑造小朋友要排隊,以及排隊也可以變得有趣的觀念。

喜歡這本繪本,它一直在用輕鬆、溫柔和愉悅的表達在傳述“排隊”這件事情,沒有用一種命令式的生硬語氣表達。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排隊啦,排隊啦,鴨媽媽和鴨寶寶在排隊。”

畫風可愛到或許能讓小朋友覺得自己在那時就是一隻小鴨子,那究竟是那隻掉隊了的小鴨子還是摔了臉的小鴨子呢,這個新故事就交給孩子完成吧。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排隊來種花嘍!花兒也在排隊呢。”很多幼兒園都會有園藝的活動,小朋友們拿著花要種得深還是種得淺呢?想和另外哪個小朋友的花種在一起呢?就聽小朋友和你念叨他的朋友們吧。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排隊啦,排隊啦,汽車也在路上排隊呢。”不排隊的汽車會發生什麼呢?不排隊的人們會發生什麼呢?是憤怒和衝突,無論是人還是車子,都要按規則行進啊。

對小朋友來說,萬物都是自己的夥伴,當把排隊這件事情生動化和俏皮化地表達出來,他就會看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從模仿開始,理解這件事情。

想象一下小朋友們在幼兒園的滑滑梯玩瘋了,老師要帶著他們回班,說:小朋友們排隊啦!然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沒有接收足夠的規則意識,一直在玩,好不容易下來了又不好好走,東跑西跑,如果超過5分鐘,估計老師只能炸了,大吼:“***,還不趕緊來排隊回教室!”這時候孩子很有可能會被嚇到。

接收一種規則或要求時,如果帶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就容易引起恐懼或逆反心理,而引導孩子主動接收一種規則,對孩子來說則會更容易些。

教孩子排隊這件事情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及並加以引導的,養育者的語言引導和榜樣行為能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學會排隊,以及更多基本的社會行為規範。

另外,在共讀這本繪本時,還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討論。

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你要排隊”這句話至少包括了大人需要解釋:

-排隊是什麼?

-什麼時候要排隊?

- 排隊的指令是什麼?

- 為什麼要排隊?

- 怎麼記住要排隊?

而在實際生活中,等孩子稍大些,關於排隊這件事情還可以討論:

- 有人惡意插你排的隊,你會怎麼做?

- 如果你看見有人插隊而引起他人之間的爭執,你會怎麼做?

- 如果你遇到極其緊急的情況,可不可以請求插隊,如何與他人溝通這件事情?

- 在各個場所排隊的不同規則。(比如坐扶梯)

另外由排隊這件事情稍稍延伸出去,又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些人際關係上的議題:

- 當你和你的朋友/同學想玩同一個玩具時怎麼辦?

- 家裡有兩個及以上孩子,如何協調各種事情的順序?(比如玩具、洗澡)

- 在可以自己選擇順序的時候,自己希望排在什麼位置?(比如上課發言,比如競選班幹部)

一本小小的書,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和可以討論的議題,而通過繪本這種語言簡練、色彩豐富的可愛的媒介,我們可以和年齡幼小的孩子建立更深的聯繫。

在這本繪本的評價中,看到有些媽媽說自己的孩子看著看著這本書就開始在外面自覺地排隊,可能他們只是在模仿小螞蟻,但是覺得更可愛了。繪本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結,更是孩子和外界的聯結,哪怕對於我這個二十多歲的小朋友來說,它依舊能帶給我很多思考。

而且因為簡單,所以純粹,因為純粹,所以勇敢,因為勇敢,所以可以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一起來讀這本繪本吧,繪本的最後,孩子們一起排著隊去饅頭山上春遊,饅頭山長什麼樣?和富士山一樣呢~

(不知道是作者稱之為饅頭山,還是譯者形象化譯為饅頭山,都有點萌^_^)

- END -

温柔地说规则,规则会更健康地成长在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