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對於釋覺靈師父而言,出家修行,不僅僅是為了還願,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把佛的慈悲帶到普通眾生的生命之中,讓更多的人能夠遇見我佛,知曉我佛。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釋覺靈師父上世紀45年出生,如今已經七十幾歲高齡,1961年,師父因為身患重病,藥石難醫,便隨著母親在佛前發願,請求菩薩護佑身體健康。

等師父身體康復之後,便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一誠大和尚主法下受戒,隨後輾轉來到宿松縣白崖禪寺並在這裡進行接下來的修行,這一苦修便是載載光陰。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白崖禪寺歷史悠久,原名關帝廟,最遠可追溯至元代,後來屢次擴建,規模宏大,但是卻毀於戰亂之中。

師父來時,這裡已經是破敗不堪,但是旁邊的山水環抱和鳥語花香卻是讓釋覺靈師父堅定了興建禪寺的弘願。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點擊上方↑↑↑圖片,幫助師父完成夙願!

興建禪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寺院的毀壞程度已經無法居住。師父為了繼續修行,在旁人都放棄了情況下,隻身來到山上的山洞之中。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可想而知當時的釋覺靈法師過的究竟是怎樣的日子,山洞簡易,也唯有一張睡覺的席子,以及一些破破爛爛的盆桶。

師父餓了,就採山上的黃精野果來裹腹,渴了,就飲山泉水,累了就盤坐在席子上看著遠方的山山水水。就這樣,釋覺靈法師在無人之地精心鑽研佛法,日益精湛。

釋覺靈師父深知,以一己之力怕是加以時日也無法完成重建。白崖禪寺的修建時間歷時悠久,主要還是因為上山道路的原因,想要搬材料上來也是很困難的。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那陡峭的山路和坑坑窪窪的青石板,就連壯小夥有時也會一不小心給摔了,所以師父很多時候都會身體力行為禪寺修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無論其精神世界有多豐盈,身體的虛弱依舊是師父逃不開的問題。2016年因為心臟病,師父做了三次心臟搭橋手術,還因此引起了帕金森,也就是腦梗。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可能是早些年山洞裡的生活讓師父養成了自給自足的習慣,所以就算是這般大年齡,身體如此之差,平時依然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搖搖晃晃的,都讓人為之擔心。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山上沒有自來水,飲的是山泉,建設施工時用的電也是信眾捐助的柴油發電機發的電。

日常生活中,自給自足,在水塘裡洗衣、自己種菜,自己砍材做飯,用自己的力量來書寫日勤不輟的人生。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真正的僧人從來不會被艱難所困囿,而艱難也只是他們修行路上的一塊踏腳石。釋覺靈師父的事蹟被前來禮佛的香客廣泛傳頌,信徒無不落淚動容。

是的,師父並沒有被病痛所打倒,而是依舊每天陪伴在佛的身邊,以自己的力量,詮釋著信仰,對於一個人的重要。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點擊上方↑↑↑圖片,幫助師父完成夙願!

白崖禪寺在海拔四百米的高山上,上下山的路也只有一條石板路,年久失修,多是坑坑窪窪,而且由於在山洞苦修的那些日子,師父的腿腳也是愈加不便,每次上下山,腿都像是針扎一樣疼痛。

但是就算是這樣,師父依然是在堅持著,把針灸的神奇,還有我佛的慈悲帶給那些正在承受著苦難的大眾。

擇山而居,自給自足,男子隱居山洞20年竟是為了

而如今,白崖禪寺也將建立新的大殿,師父想通過互聯網眾籌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慰藉心中的願景。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緣深厚,唯有福報是真的,到哪裡都享用不完。為了能和一切眾生廣結善緣。輕鬆籌夢想為您打造一款專屬在線修行功能--“每日修行”讓聞到善法的人都能不被迷惑的世界顛倒,走向正確的人生軌跡...這就是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