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湘西,看一雙巧手如何雕刻出千年文化表情

千百年來,沅水流域巫儺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活動盛行。儺面具,又稱“鬼臉殼”,就是這種古老文化的產物,它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一種,今天韶山非遺博覽園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如何雕刻出這千年的文化表情。

品讀湘西,看一雙巧手如何雕刻出千年文化表情

巫儺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在商周時期就極為盛行,《周禮》、《論語》中均有明文記載。儺面具就是出於這種“重祭祀、信鬼神”的巫儺文化,是它的重要表象之一。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演化,它已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

瀘溪縣儺面具種類繁多,有12生肖、36諸天罡以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等。按功用造型可分為祭祀面具、驅鬼面具、戰爭面具、開山面具、跳香面具等,並被廣泛應用於驅鬼逐疫、儺戲、祭祀等多種民俗活動,體現了一個民族或一方人群的生活風貌、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

品讀湘西,看一雙巧手如何雕刻出千年文化表情

瀘溪儺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造型,他們各不相同,形態各異,多采用“人獸合一”的藝術表現手法,造型誇張。比其他地區的儺戲面具更為獨特。瀘溪儺面具一般採用桐木製作。桐木質地細膩柔軟,幹後不易開裂,分量輕。一般儺面具長約32釐米,寬22釐米,厚5釐米,略大於人面。

2008年,瀘溪儺面具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瀘溪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保護主體。

品讀湘西,看一雙巧手如何雕刻出千年文化表情

瀘溪儺面具,很神秘,也很精緻,傳承著千年文化表情,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有著重要的價值。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韶山非遺博覽園也一直在努力,它是湖南省集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地和研學的目的地之一,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非遺,真正的將非遺精神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